[实用新型]一种可双向传热的微阵列热管气-液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2456.0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4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庭;石文星;张朋磊;王宝龙;沈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F24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传热 阵列 热管 液换热 装置 | ||
1.一种可双向传热的微阵列热管气-液换热装置,包含气-液换热芯体、换热风扇(15)、壳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换热芯体包括多组平行的标准换热板片(8)、两个标准封头(81)、液体流入通道切换装置(17)和液体流出通道切换装置(18);两个标准封头(81)分别位于多组标准换热板片(8)的两侧,在标准封头(81)上分别设有上液体进口(51)、下液体进口(52)和上液体出口(61)、下液体出口(62);
所述的每组标准换热板片(8)由微阵列平板热管(1)、上盖体(3)和下盖体(4)组成,上盖体(3)和下盖体(4)为上下前后面封闭、两侧敞开的中空结构;微阵列平板热管(1)固定在上盖体(3)和下盖体(4)之间;微阵列平板热管(1)的液体端(12)分别插入上盖体(3)和下盖体(4)中,并且与盖体后内壁面连接,与盖体前内壁面留有间隙(21);多组平行的标准换热板片(8)依次前后翻转排布,使得相邻盖体中的间隙(21)相互连通,形成了折流结构的液体流道(2);相邻的标准换热板片(8)的微阵列平板热管(1)之间的间隙构成了平行的气体流道(9);
所述的上液体进口(51)和下液体进口(52)通过液体流入通道切换装置(17)相连,所述的上液体出口(61)和下液体出口(62)通过液体流出通道切换装置(18)相连;当加热气体时,液体流入通道切换装置(17)与下液体进口(52)连通,液体流出通道切换装置(18)与下液体出口(62)连通;当冷却气体时,液体流入通道切换装置(17)与上液体进口(51)连通,液体流出通道切换装置(18)与上液体出口(6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传热的微阵列热管气-液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阵列平板热管(1)由多个上下两段封闭的微孔管束(14)构成,所述微孔管束中充注有相变传热的工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传热的微阵列热管气-液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上盖体(3)和下盖体(4)之间的微阵列平板热管的两侧设有外翅片(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传热的微阵列热管气-液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流入通道切换装置(17)和液体流出通道切换装置(18)是三通阀或者两个二通阀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24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