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阻直流式预除尘及脱硝组合系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2035.8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1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宋七棣;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22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除尘 组合 系统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阻直流式预除尘及脱硝组合系统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SCR烟气脱硝工艺多采用高尘布置方式,即SCR反应器布置在锅炉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从锅炉省煤器引出的烟气经过SCR反应器后进入空气预热器,它是电厂中最通常的布置方式。但是高尘布置粉尘含量较高,SOX浓度较高。因此,传统高尘布置SCR烟气脱硝工艺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高尘布置方式,未经过除尘,所以烟气中的粉尘含量高,容易堵塞催化剂,如果催化剂堵塞就必须要停炉,损失巨大,增加运行成本;2、粉尘浓度较高,脱硝反应泄漏的NH3与SO3和H2O会生成硫酸氢铵(ABS)等物质,该物质具有较大的黏性,会使得粉尘在空气预热器表面聚集,造成空气预热器的沾污和腐蚀,造成空气预热器的堵塞,提高空气预热器的清洗频率,增加运行费用;3、为了降低催化剂堵塞的概率,一般需要选择大孔径催化剂,从而会造成催化剂体积较大,增加了SCR项目投资成本;4、粉尘中含有氧化钙、碱金属等对催化剂有害的物质,易造成催化剂磨损和中毒,缩短催化剂使用寿命,增加运行成本,降低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在进行SCR脱硝前先进行与除尘。
前置预除尘对SCR脱硝的通用好处包括:1、保护脱硝催化剂,防止催化剂的堵塞、中毒、磨损等问题,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2、由于预除尘后的低尘环境,催化剂可以选用更小孔径的规格,提高单位比表面积,减少催化剂的体积;3、由于预除尘后的低尘环境,后序的空预器堵塞的概率显著下降,清洗周期大幅延长;4、由于预除尘后的低尘环境,SCR装置的喷氨喷嘴不易堵塞,所以设置方向灵活,喷氨效果好;5、由于预除尘后的低尘环境,催化剂及后续设备可以不设清灰装置或可以将清灰周期大幅延长,降低了清灰能耗;6、降低后续高效除尘设备(如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等)的负荷,提高其工作参数(如提高袋式除尘的过滤速度,减少电除尘的电场数量等),降低设备造价,节约场地;7、低尘烟气提高了脱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可以取消脱硝旁路,降低设备造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阻直流式预除尘及脱硝组合系统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阻直流式预除尘及脱硝组合系统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锅炉烟道、预除尘装置、SCR反应器、空气预热器以及后除尘装置,所述的预除尘装置为直流式预除尘装置,其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的壳体上的进风总管和出风总管、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直流旋风子以及与所述的壳体相连通的集排灰机构,所述的直流旋风子包括与所述的进风总管相连通用于将气体产生旋转运动的入口结构、用于分离粉尘和净气的出口结构,所述的出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直流旋风子中部的净气排出管、所述的直流旋风子的内壁与所述的净气排出管外壁之间形成的用于排出粉尘的环隙排灰管,所述的净气排出管与所述的出风总管相连通,所述的环隙排灰管与所述的集排灰机构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集排灰机构连接有二次除尘装置,所述的二次除尘装置的净气出口与所述的预除尘装置的净气排出管相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二次除尘装置为重力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多管旋风除尘器、高温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
优选地,所述的入口结构包括毂、绕所述的毂固定设置的导向叶片,所述的导向叶片相对所述的除尘器本体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预除尘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的直流旋风子的集合板。
优选地,多个所述的直流旋风子并列设置,共用一个所述的集排灰机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流式预除尘装置应用在SCR脱硝工艺中其:
(1)阻力低:50-100Pa,回流式除尘器则约600-2000Pa;
(2)由于阻力低,对气流流动影响小,气流的扰动小,无需额外增加均流器等整流设备,保证喷氨均匀性;
(3)烟气流量波动对除尘效率影响很小,烟气流量50%-150%,除尘效率波动在5%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20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