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笼式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1827.3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2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福;陈洪艳;谭祥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港航局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42 | 分类号: | E21B1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1442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用钻头,尤其是一种复合地基素混凝桩施工用的钻头。
背景技术
沿海地区软黏土分布广泛,建设公路、铁路时经常采用素混凝桩(以粉煤灰代替砂时称为CFG桩)进行地基处理;与此同时,沿海地区高压线也非常密集,公路、铁路上方经常遇到高压线。常规的素混凝桩施工机械高度通常会超过高压线高度,按照施工安全规定,使用一般的钻头,在高压线附近一定范围内无法施工素混凝土桩。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3月16日公开了公开号为CN201763249U ,专利名称为一种勘探用钻头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包括合金头、钻头体以及围绕钻头体的螺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片处的钻头直径沿着轴向分为可变部分和不变部分,所述可变部分处的钻头包括多个不连续的螺旋片单元,所述多个不连续的螺旋片单元围绕钻头体呈螺旋线分布,所述螺旋片单元采用枢轴方式与所述钻头体进行连接,当向下钻井时,所述螺旋片单元的下部受到钻探物的压力而将所述螺旋片单元绕所述枢轴张开而使得所述螺旋片单元所处位置的钻头直径变大,所述可变部分的直径大于不变部分的直径;当向上提升钻头时所述螺旋片单元的上部受到钻探物的压力而将所述螺旋片单元绕所述枢轴闭合而使得所述螺旋片单元所处位置的钻头直径变小,所述可变部分的直径不大于不变部分的直径。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降低钻头提升过程中的卡钻事故。
上述专利与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完全不同,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也不同,并且上述钻头在高压线附近一定范围内无法进行素混凝土桩的施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一种笼式钻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笼式钻头,它主要由钻杆连接头、圆柱形笼体和V形钻头翼板构成,所述钻杆连接头设在圆柱形笼体的一端,V形钻头翼板设在圆柱形笼体的另一端;所述V形钻头翼板的外表面分布有钻齿。
所述圆柱形笼体是由上圆环、纵向连接杆、下圆环、横向连接杆和中心轴,所述上圆环通过纵向连接杆与下圆环连接,中心轴从相互平行的上圆环和下圆环穿过,中心轴通过多个横向连接杆分别与上圆环和下圆环连接,所述中心轴一端与V形钻头翼板连接,另一端与钻杆连接头连接。
所述中心轴通过3~6个横向连接杆与上圆环连接。
所述中心轴通过3~6个横向连接杆与下圆环连接。
所述上圆环通过3~6个纵向连接杆与下圆环连接。
所述圆柱形笼体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本笼式钻头适用于在高架桥、高压线分布密度大的限高条件下公路、铁路、市政工程等竖向施工空间受到限制的工程复合地基灌注桩施工,能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速度、确保施工质量。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高架桥、高压线分布密度大区域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圆柱形笼体的俯视图。
图中:1、钻杆连接头; 2、圆柱形笼体; 3、V形钻头翼板; 4、钻齿;5、上圆环;6、纵向连接杆;7、下圆环;8、横向连接杆;9、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笼式钻头,它主要由钻杆连接头1、圆柱形笼体2和V形钻头翼板3构成,所述钻杆连接头1设在圆柱形笼体2的一端,V形钻头翼板3设在圆柱形笼体2的另一端;所述V形钻头翼板3的外表面分布有钻齿4。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笼体2是由上圆环5、纵向连接杆6、下圆环7、横向连接杆8和中心轴9,所述上圆环通过3个纵向连接杆6与下圆环连接,中心轴9从相互平行的上圆环5和下圆环7穿过,所述中心轴9通过3个横向连接杆8与上圆环5连接。所述中心轴9通过3个横向连接杆与下圆环7连接,所述中心轴9一端与V形钻头翼板3连接,另一端与钻杆连接头1连接。
上述的圆柱形笼体2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港航局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港航局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1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