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智能太阳能采光发电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1489.3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4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王锦;田瑞岩;谢士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贝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弘;李翔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智能 太阳能 采光 发电 大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太阳能采光发电大棚,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利用大棚的保温保湿功能,太阳能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一种新的思路,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来充分利用大棚资源。目前现有的太阳能发电大棚,大多采用非智能化设备,大棚的功能单一,对于太阳光的捕捉还不是十分完善,由于只注重或者单一注重大棚的太阳能发电功能,致使大棚的保温功能丧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太阳能采光发电大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智能太阳能采光发电大棚,主要由计算机、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透光无机玻璃板、卷帘机、三相异步电机、模数转换器、液压回转驱动装置、支撑杆、温度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和无线信号收发装置组成,所述的计算机通过无线信号收发装置连接三相异步电机和模数转换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撑杆与液压回转驱动装置连接,透光无机玻璃板通过支撑杆与液压回转驱动装置连接,霍尔传感器安置在三相异步电机上,三相异步电机分别与液压回转驱动装置和卷帘机连接,温度传感器分别安置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和透光无机玻璃板上,卷帘机安置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和透光无机玻璃板上部空间,模数转换器安置在液压回转驱动装置的一侧并分别于温度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连接。
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和三相异步电机与蓄电池连接。
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和透光无机玻璃板为半球状。
所述的卷帘机内安置有保温膜。
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弧度大于透光无机玻璃板的弧度。
所述的基底主要由柔性透明聚酰亚胺树脂或者透明玻璃构成,其上设置有V型槽。
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安置在基底两侧及两端,偏西40-45°倾角5-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片机技术、太阳能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结合的方式,对太阳能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太阳能发电的同时还对大棚进行保温,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对于现代化生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智能太阳能采光发电大棚,主要由计算机1、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2、透光无机玻璃板3、卷帘机4、三相异步电机5、模数转换器6、液压回转驱动装置7、支撑杆8、温度传感器9、霍尔传感器10和无线信号收发装置11组成,所述的计算机1通过无线信号收发装置11连接三相异步电机5和模数转换器6,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支撑杆8与液压回转驱动装置7连接,透光无机玻璃板3通过支撑杆8与液压回转驱动装置7连接,霍尔传感器10安置在三相异步电机5上,三相异步电机5分别与液压回转驱动装置7和卷帘机4连接,温度传感器9分别安置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2和透光无机玻璃板3上,卷帘机4安置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2和透光无机玻璃板3上部空间,模数转换器6安置在液压回转驱动装置7的一侧并分别于温度传感器9和霍尔传感器10连接。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2和三相异步电机5与蓄电池连接。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2和透光无机玻璃板3为半球状。卷帘机4内安置有保温膜。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2的弧度大于透光无机玻璃板3的弧度。基底主要由柔性透明聚酰亚胺树脂或者透明玻璃构成,其上设置有V型槽。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2安置在基底两侧及两端,偏西40-45°倾角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贝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贝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1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床水平进给导轨副组
- 下一篇:一种隧道照明节能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