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出料过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21439.5 | 申请日: | 2014-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0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甲;朱拥军;孙正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李文甲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釜出料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过滤辅助装置,尤其是一种反应釜出料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行业中,液态的产品在从反应釜中放出时,经常会带出一些杂质,这样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并且这些块状物在放料时,极易堵塞阀门,使阀门严重磨损,以致损坏。现有技术中,采用在反应釜控制阀后加入管道过滤器的结构,在管道过滤器的后程设有放料阀,其中管道过滤器包括出料管和沉淀管,沉淀管位于出料管下方,两者呈Y形结构。这样的构造,可使杂质流入沉淀管而生成物通过出料管进入收集装置。但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生成物和杂质不能有效分离,大量待收集的生成物也进入沉淀管,而且沉淀管一旦积满,而反应釜中的物质尚未完全排出,那么剩余的生成物和杂质仍混合在一起进入收集装置,无法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液体反应釜出料过程中杂质和生成物无法有效分离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反应釜出料过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应釜出料过滤装置,连接在反应釜底外部,包括出料管、出料口控制阀、沉淀管,其中沉淀管与出料管呈Y形结构,且沉淀管位于出料管下方。出料口控制阀位于出料管上靠近反应釜底一端。还包括筛网,所述筛网位于出料管上与沉淀管交界处,选择该位置设置筛网既可有效阻挡杂质进入出料管,又可使其落入沉淀管,使筛网上的网孔不会被杂质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筛网的直径与出料管内径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沉淀管的底板可打开。当杂质快要积满沉淀管时,配合出料口控制阀,打开底板,使杂质倾出。
进一步的,所述筛网的目数为20~50目。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实现了生成物和杂质的有效分离,防止颗粒性或块状杂质进入出料管造成堵塞,提高了产品纯度和质量,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利用,符合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出料过滤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筛网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出料管、2—出料口控制阀、3—沉淀管、4—底板、5—筛网、6—生成物收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反应釜出料过滤装置,包括出料管1、出料口控制阀2、沉淀管3,其中沉淀管3与出料管1呈Y形结构,且沉淀管3位于出料管1下方。出料口控制阀2位于出料管1上靠近反应釜底一端。还包括筛网5,位于出料管1上与沉淀管3交界处。当反应釜中的反应完成后,打开出料口控制阀2,生成物流进出料管1,较大的杂质落入沉淀管3,剩余生成物继续流经筛网5,筛网5的直径与出料管1的内径相同。生成物在此进行二次过滤,被筛网5阻拦的杂质颗粒等直接进入沉淀管3,不会堵塞网孔。筛网5的网孔目数设为置20~50目为佳,如图2所示。
当杂质充满沉淀管3时,将出料口控制阀2关闭,打开沉淀管底板4,使杂物倾出。再关闭底板4,打开出料口控制阀2,使反应釜内的液体继续过滤,最终生成物收集装置6内收集了纯净的生成物。这样的设计原理简单,可重复利用,节省成本,避免浪费。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李文甲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李文甲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14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