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搅拌料浆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1125.5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6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文;李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00 | 分类号: | B01D3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密度大且易沉淀矿浆的无搅拌料浆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我国工矿企业铝土矿选矿工艺流程中,在一次脱水工段后要将浓缩的矿浆用渣浆泵输送到二次脱水工段,那么在这两工段之间,浓密机后或过滤机前经常会用到各种规格的缓冲搅拌槽或分配器,用以稳定生产流程矿浆流量。
在传统的设计配置上,通常是在浓密机后或过滤机前用标准搅拌槽,选矿设计手册上,一般搅拌槽的有效容积为设计流程量3~5分钟的矿浆量,在这种配置上通常都得为搅拌槽配备一定功率的搅拌电机且电机不得不设防雨防尘保护,同时存在触电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其次,在浓密机后或过滤机前设置时,都得为搅拌槽设置较坚固的基础,除此之外,在过滤机前设的搅拌槽的槽底标高还必须比过滤机的进口要高,矿浆方能自流进入过滤机里,这样就必须得为搅拌槽单独设置一个高于过滤机进口平面的操作平台,用来放置搅拌槽;再则,即使搅拌槽带有搅拌螺旋桨,但搅拌槽最底部而搅拌桨叶搅不到的部位,还是要沉淀,生产中不得不经常停槽来人工清理沉淀物,给岗位工人带来较高的劳动负荷,最后,倘若搅拌槽或附电机损坏,就必须停槽检修或更换,然而这些工作相当费时,从而给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无搅拌料浆缓冲装置,目的是明显改善搅拌槽的高电耗、难检修、配置不灵活的缺点,节省成本、保障生产安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无搅拌料浆缓冲装置,包括上钢管和下钢管,上钢管和下钢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长半径180°弯头焊接,在上钢管上设有进料管嘴,在下钢管上出料管嘴。
支架的顶部设在上钢管的底部。
上钢管、下钢管和长半径180°弯头的直径为进料管路有效直径的4~5倍。
进料管嘴和出料管嘴的个数为1-4个。
上钢管和下钢管的长度可在1~2m。
上钢管和下钢管的中心线所组成的面与水平线所组成的角度α为0<α≤9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当一次脱水工段的矿浆流从进料管嘴进入上钢管后,靠其前泵送压力和重力,矿浆流很顺利地从出料管嘴流入过滤机设备中。本实用新型不用电力驱动,这样就不消耗任何电力能源同时也没有触电事故发生的可能,使生产安全进行;本实用新型不像搅拌槽那样需要设置一个较笨重的混凝土基础座,仅用一些少量的型钢支撑自重和其内部的矿浆重量即可;由于本实用新型由两个直管段钢管和两个长半径180°弯头组成,矿浆流从上部靠其前的泵送压力和自重很快就从下部出料管嘴流出,不可能存在矿浆沉淀这种情况,这样可以省去人工清理沉淀物的工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检修、更换时也方便快捷,如管路磨漏时可直接更换一个新的即可,因为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钢管;2、长半径180°弯头;3、进料管嘴;4、支架;5、下钢管;6、出料管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无搅拌料浆缓冲装置,包括上钢管1和下钢管5,上钢管1和下钢管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长半径180°弯头2焊接,在上钢管1上设有进料管嘴3,在下钢管5上出料管嘴6,支架4的顶部设在上钢管1的底部。
上钢管1、下钢管5和长半径180°弯头2的直径为进料管路有效直径的4~5倍。
进料管嘴3和出料管嘴6的个数为1-4个。
上钢管1和下钢管5的长度可在1~2m。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上钢管1和下钢管5的中心线所组成的面与水平线所组成的角度α为0<α≤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1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连续拉伸真空气调包装机
- 下一篇:一种滤板式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