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苦荞茶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120472.6 申请日: 2014-03-17
公开(公告)号: CN203772847U 公开(公告)日: 2014-08-13
发明(设计)人: 林巧;史碧波;清源;蔡利;花旭斌;罗晓妙;黄海燕;王叶兰 申请(专利权)人: 林巧
主分类号: G01N33/14 分类号: G01N33/14
代理公司: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代理人: 芶忠义
地址: 615013 四川省凉山***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苦荞茶 黄曲霉 毒素 检测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苦荞茶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苦荞茶是将苦荞麦的种子经过筛选、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冲饮品。苦荞学名鞑靼荞麦(F.tataricum),分为普通苦荞和黑苦荞。普通苦荞外壳为黄白色,黑苦荞即珍珠黑苦荞,有“黑珍珠”之称,外壳呈深黑色,营养价值极高。黄曲霉毒素(AFB)是真菌黄曲霉H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licus菌株产生的一组强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AFB为强污染物质,分布范围广,能引起人类,各种饲料动物的急性中毒死亡,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食品后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严重者在2~3周内出现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皮肤黏膜黄染、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也可能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痉挛,昏迷等症。由于不易防止食物被真菌污染,因此人们对长期食用低剂量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可能性非常关注。由于黄曲霉毒素特别是B1是潜在的致癌物质,人长期接触低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可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198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黄曲霉毒素氏列为1A类致癌物质。

黄曲霉毒素是最强的致癌物质,它在食物中的法定限量非常低,其限量标准为2μg/kg。欧盟委员会对婴幼儿食品中的毒素限量标准进行了补充,草案规定,在包括谷类食品在内的婴幼儿食品中,毒性最大的黄曲霉毒素氏的最大限量为0.05μg/kg;在婴儿配方食品及改进配方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限量为0.025μg/kg。

目前,传统的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存在检测准确性差、检测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苦荞茶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存在检测准确性差、检测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苦荞茶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该苦荞茶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包括:宽进口、限高挡板、分叉传输带、导向控制器、检测镜、传感器、计算机,所述的分叉传输带包括有毒素分带和无毒素分带;

所述的宽进口设置在限高挡板的上面,所述的限高挡板设置在分叉传输带的前面,所述的分叉传输带设置在检测镜的下面,所述的导向控制器设置在分叉传输带的下面,所述的检测镜设置在传感器的前面,所述的传感器设置在计算机的前面,所述的计算机设置在检测装置的最后端,所述的有毒素分带设置在分叉传输带的左侧,所述的无毒素分带设置在分叉传输带的右侧。

进一步,所述的分叉传输带通过计算机在导向控制器控制下将单层的待检苦荞茶传输到检测镜的正下面,利用传感器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没有黄曲霉毒素的苦荞茶在导向控制器作用下传输到无毒素分带,进行收集备用;检测出黄曲霉毒素的苦荞茶在导向控制器作用下传输到有毒素分带,进行收集销毁,提高了检测准确性,缩短了检测时间。

进一步,所述的限高挡板的高度设置为1个苦荞茶种子直径的高度,限制单层的苦荞茶被传输至分叉传输带,降低了检测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苦荞茶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设置分叉传输带,提高了检测准确性,缩短了检测时间;设置限高挡板,降低了检测成本。苦荞茶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由计算机智能操作,成本低,准确性好,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苦荞茶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宽进口;2、限高挡板;3、分叉传输带;3-1、有毒素分带;3-2、无毒素分带;4、导向控制器;5、检测镜;6、传感器;7、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存在方法或软件的创新。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苦荞茶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该苦荞茶黄曲霉毒素检测装置包括:宽进口1、限高挡板2、分叉传输带3、导向控制器4、检测镜5、传感器6、计算机7,所述的分叉传输带3包括有毒素分带3-1和无毒素分带3-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巧,未经林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0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