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9952.0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3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木生;杨俊文;赵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维斗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7/14 | 分类号: | G03B17/14;G02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光 ir cut 切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
背景技术
摄像机在白天和晚上因为光线不同会出现不一样的图像效果,在白天的时候有日光,对于图像效果而言,只需可见光就即可反映色彩缤纷的世界;而另一部分光线(例如红外光),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摄像机的感光芯片是可以感知的并能反映出来的,如果摄像机的感光芯片同时感知可见光和红外光,图像效果就会出现偏色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普遍采用滤光片来把不需要的光线过滤掉,而到了晚上需要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到摄像机里来反映图像,多数的摄像机在光线不好时会变成黑白的,此时没有偏色的问题;其中,白天用的是滤除红外的滤光片(即IR红外滤光片),而到晚上就必须用能感应并尽可能多的让红外光进入摄像机的滤光片(AR增透滤光片),故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然而,现有的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普遍采用磁性吸附(即用磁力作为Holding force静态保持力)的固定保持方式将相应的IR红外滤光片或者AR增透滤光片稳定保持在特定位置,而上述磁性吸附固定保持方式存在驱动力与静态保持力相互影响制约且在空心杯马达上很难实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该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结构设计新颖、一致性高、驱动力与静态保持力各自独立且稳定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包括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上端面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容置腔,固定座于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第一通光孔,固定座的上端部于容置腔的开口处装设有盖板;
容置腔内嵌装有可相对转动的切换片,切换片开设有两个上下完全贯穿且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二通光孔,切换片于其中一第二通光孔位置装设有AR增透滤光片,切换片于另一第二通光孔位置装设有IR红外滤光片,切换片的固定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定位孔,两个第二通光孔的中心至定位孔的中心距离相等,固定座于容置腔的底部对应定位孔设置有朝上延伸的固定柱,固定柱嵌插于定位孔内且上端部延伸至切换片的上方,固定柱的上端部于切换片的上方套装有弹簧,弹簧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盖板以及切换片抵接;
切换片的自由端部设置有与定位孔同轴的圆周面,圆周面设置有沿着圆周方向依次排布的轮齿,容置腔内对应切换片的轮齿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减速齿轮,减速齿轮与切换片的轮齿啮合,固定座对应减速齿轮配装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伸入于容置腔内且装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减速齿轮啮合。
其中,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部延设有马达固定基座,马达固定基座对应所述驱动马达开设有马达嵌卡槽,驱动马达嵌卡于马达嵌卡槽内。
其中,所述减速齿轮开设有中心孔,所述固定座于容置腔的底部开设有与中心孔上下对齐的固定轴孔,固定轴孔内嵌装于固定轴,固定轴的上端部延伸至固定轴孔的上方且嵌插于减速齿轮的中心孔内。
其中,所述减速齿轮包括有大齿轮部和小齿轮部,大齿轮部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小齿轮部与所述切换片自由端部的轮齿啮合。
其中,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弹簧开设有朝下开口的限位孔,弹簧的上端部嵌入于限位孔内且与限位孔的底部抵接。
其中,所述切换片的上表面开设有滤光片卡槽,所述AR增透滤光片以及所述IR红外滤光片分别嵌卡于滤光片卡槽内且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通光孔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维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维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99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