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喷雾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19787.9 | 申请日: | 2014-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3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林;李存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5B9/08 | 分类号: | B05B9/08;A01M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喷雾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喷雾器,属于农业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园林的管理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在市场上主要是肩背式喷雾器,劳动强度大,不够灵活方便,容易弄脏衣物并造成药物中毒,非常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对于高处的作业点不方便作业。专利102380465A介绍了一种带轮子的喷雾器,能够实现在地面移动,把手仅仅固定住药桶上而不能伸缩,占用空间大,不能满足不同身高的人们的需求,橡皮管没有固定结构,设计不够紧凑,也容易造成液体的外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喷雾器,用于解决现有喷雾器需要肩背和灵活性差的问题,采用拉杆和双轮结构,使其灵活性大大提高,采用电动喷雾,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喷雾器,包括伸缩拉杆1、桶盖2、储液桶3、支架4、蓄电池5、电泵6、轮子7、轮轴9、软管10、弹性软管11、手柄12、开关13、喷雾杆14、喷头15;所述储液桶3通过软管10连接到电泵6的进水口,电泵6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手柄12连接,所述手柄12与喷雾杆14连接,喷雾杆14与喷头15连接,电泵6的出水管、电源线和蓄电池5的出线均穿在弹性软管11中,弹性软管11穿过储液桶3的上端固定孔,弹性软管11呈弹簧状,弹性软管11与手柄12连接,所述开关13位于手柄12上,蓄电池5的出线和电泵6的电源线连接到开关13上,所述伸缩拉杆1由子杆和母杆组成,子杆置于母杆中,母杆固定在支架4上,所述储液桶3上端为手柄状,储液桶3由聚乙烯材料构成,储液桶3上盖有桶盖2,储液桶3靠近支架4一侧为凹槽状,支架4把蓄电池5和电泵6固定在凹槽中,所述支架4总体呈L形,与轮轴9连接,轮轴9两端安装有轮子7,蓄电池5与电泵6相连接,蓄电池5为电泵6供电。
所述卡槽16固定在储液桶3的外侧,呈圆环状,有开口,开口大小小于喷雾杆14的直径,用弹性材料制成,分为上下两个。
所述支架4底部装有支架脚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当需要喷淋作业时把伸缩拉杆1拉出,然后拉动伸缩拉杆1拉动喷雾器滚动,到达需要喷淋作业的地方,从卡槽16上取下喷雾杆14,拿着手柄12,对准需喷淋的地方,再按开关13,启动电泵6工作,储液桶3中的储液就会沿着软管10从喷头15中喷出,实现喷淋作业,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可将喷雾杆14置于卡槽16中,可把伸缩拉杆1压下去方便喷雾器的摆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泵结构,实现机械喷雾,不需要手动摇动,节省劳动力。
2、本实用新型不再需要肩背,支架上装有轮子,通过伸缩拉杆拉动喷雾器,适用于农田和花园的喷淋作业,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1-2中各标号:1-伸缩拉杆,2-桶盖,3-储液桶,4-支架,5-蓄电池,6-电泵,7-轮子,8-支架脚,9-轮轴,10-软管,11-弹性软管,12-手柄,13-开关,14-喷雾杆,15-喷头,1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喷雾器,包括伸缩拉杆1、桶盖2、储液桶3、支架4、蓄电池5、电泵6、轮子7、轮轴9、软管10、弹性软管11、手柄12、开关13、喷雾杆14、喷头15;所述储液桶3通过软管10连接到电泵6的进水口,电泵6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手柄12连接,所述手柄12与喷雾杆14连接,喷雾杆14与喷头15连接,电泵6的出水管、电源线和蓄电池5的出线均穿在弹性软管11中,弹性软管11穿过储液桶3的上端固定孔,弹性软管11呈弹簧状,弹性软管11与手柄12连接,所述开关13位于手柄12上,蓄电池5的出线和电泵6的电源线连接到开关13上,所述伸缩拉杆1由子杆和母杆组成,子杆置于母杆中,母杆固定在支架4上,所述储液桶3上端为手柄状,储液桶3上盖有桶盖2,储液桶3靠近支架4一侧为凹槽状,支架4把蓄电池5和电泵6固定在凹槽中,所述支架4总体呈L形,与轮轴9连接,轮轴9两端安装有轮子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97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