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闸自动化控制机柜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19360.9 | 申请日: | 2014-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4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潘旺;赵伯扬;杨建华;张陆;郭从龙;翁俊辉;吴春英;李云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周海斌;何朝旭 |
| 地址: | 2100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船闸 自动化 控制 机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机柜,尤其是一种船闸自动化控制机柜,属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目前船闸系统中的闸门以三角门和人字门使用为多,其传动方式主要有液压系统(主流)及滚珠丝杆;其控制系统采用不同的硬件,其中PLC设备主要为施耐德(主流)、AB、欧姆龙等。船闸控制系统中尚存在以下问题:船闸自动化控制PLC程序由不同人员负责编写,虽然均可满足控制要求,但由于通用性不高,其维护难度较大;此外,由于各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画面存在多种风格,操作人员需花费较多精力来适应;同时,硬件和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手册及相关文档也存在很大差异。
申请人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尚无能适用于多种主流船闸系统的标准化船闸自动化控制机柜,目前亟需研制出这样的机柜,在硬件上实现统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种主流船闸系统的标准化船闸自动化控制机柜,散热能力强,通用性好,成本低廉,安全性高,利于操作人员统一管理。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闸自动化控制机柜,包括具有柜体的机柜,柜体上设有前门、后门和两拆卸式侧门,柜体内设有PLC和中间继电器,PLC经中间继电器与外接设备的接线端子排连接,前门设有智能数显仪表、程控开关按钮和指示灯;后门底部设有进风口,柜体顶部设有出风口;柜体两侧底部设有接地母线铜排。
该结构在柜体顶部设出风口,在后门底部设进风口,提高了机柜的通风效果,加强了机柜的散热能力;同时,该结构采用接地母线铜排,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干扰,严格区分信号地及安全地,保障柜机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前门正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容纳智能数显仪表的智能数显仪表区、容纳指示灯的指示灯区和容纳程控开关按钮的程控开关区。
优选地,柜体内部正面设有八个区域,八个区域从上至下依次为顶层放置PLC的第一区域,放置电磁阀控制按钮的第二区域,放置避雷器与断路器的第三区域,放置交流接触器、熔断器与检修插座的第四区域,放置电流互感器的第五区域,放置中间继电器的第六区域,放置马达保护器的第七区域和最底层空置的第八区域。
优选地,柜体内部背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后部空置区域、放置带电操塑壳开关的总电源控制区、放置24V直流电源与隔离变压器的区域和四个容纳接线端子排的端子区。
采用以上优选结构,可使整个机柜可用作多种主流船闸系统的标准化机柜,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优选地,前门、后门内侧设有限位开关,柜体内顶部设有与限位开关电连接的照明灯。当设备需要维护时,照明灯为操作人员提供做够的亮度。
优选地,前门、后门分别设有带快锁机构的门锁及把手。
优选地,前门、后门、侧门与柜体的结合部位设有密封胶条。这样可以保障机柜门体的密闭,有效防止灰尘。
优选地,前门内侧设有文件袋。这样可以用于放置机柜内的电气图纸。
本实用新型适用性广泛,可以适用于大部分船闸控制系统操作,该设备提高了通风效果和散热性能,并加强防尘保护,方便维护人员及时地进行必要的维修、检查、保养等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门面板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柜体的正面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1实施例柜体的背面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船闸自动化控制机柜,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具有柜体的机柜,柜体上设有前门、后门和两拆卸式侧门,柜体内设有PLC和中间继电器,PLC经中间继电器与外接设备的接线端子排连接,前门设有智能数显仪表、程控开关按钮和指示灯;后门底部设有进风口,柜体顶部设有出风口(图中未示);柜体两侧底部设有接地母线铜排54。
如图1所示,前门正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容纳智能数显仪表的智能数显仪表区、容纳指示灯的指示灯区和容纳程控开关按钮的程控开关区。
智能仪表区包括四个数显仪表,分别为“电机1”电流表1、“电机2”电流表2、三相电压表3和直流电压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9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U盘壳体结构
- 下一篇:电路基板传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