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出水茶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19292.6 | 申请日: | 2014-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0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廖福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福成 |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A47G19/16;A47G19/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出水 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具,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出水茶具。
背景技术
功夫茶是我国传统的品茶风尚,在泡功夫茶的过程中,需将茶叶放在茶壶内浸泡,再将泡好后的茶水分倒在各个小茶杯内供各饮茶者饮用,在倒茶的过程中要避免茶叶随着茶水进入茶杯内,其操作较困难,此外用手直接拿取茶壶进行倒茶也容易发生烫伤,使用不够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出水茶具,它可使盖碗内的水自动流入茶杯内,其操作简便快捷、省事省力、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水茶具,包括盖碗和茶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自动出水本体,所述自动出水本体上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茶托,盖碗放置在茶托内,所述盖碗的底部向下延伸出一个圆形的腔室,腔室靠近上端设有过滤网,腔室的底部开有出水孔,腔室内设置有圆形的软托,软托的中部开有漏水孔,漏水孔与出水孔相通,软托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设有挡圈,软托的上表面处于挡圈围成的空间内放置有钢珠,挡圈上开有缺口,自动出水本体内处于盖碗底部的腔室的下方上下倾斜设有储水腔,储水腔的一侧下端向外延伸形成水嘴,茶托内处于水嘴所在的一侧设有磁铁块,自动出水本体的底座的上表面放置有茶杯,茶杯处于水嘴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水茶具,在泡茶时将盖碗放在茶托内,当茶水泡好后,只需旋转盖碗,让软托上的缺口移动到磁铁块所在的位置,软托内的钢珠即可在磁铁块的吸附下向缺口处移动,从而将漏水孔露出,使盖碗内的茶水流入储水腔内,再经水嘴流入茶杯内供饮茶者饮用,其操作简便快捷、省时省力,由于无需直接用手拿取盖碗进行倒茶,就避免了手部被温度较高的盖碗表面或溢出的茶水烫伤的事情发生,使用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软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自动出水茶具,包括盖碗1、茶杯2和自动出水本体3,所述自动出水本体3上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茶托11,盖碗1放置在茶托11内,所述盖碗1的底部向下延伸出一个圆形的腔室,腔室靠近上端设有过滤网10,腔室的底部开有出水孔8,腔室内设置有圆形的软托4,软托4的中部开有漏水孔4-1,漏水孔4-1与出水孔8相通,软托4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设有挡圈4-2,软托4的上表面处于挡圈4-2围成的空间内放置有钢珠5,挡圈4-2上开有缺口4-3,自动出水本体3内处于盖碗1底部的腔室的下方上下倾斜设有储水腔7,储水腔7的一侧下端向外延伸形成水嘴9,茶托11内处于水嘴9所在的一侧设有磁铁块6,自动出水本体3的底座的上表面放置有茶杯2,茶杯2处于水嘴9的下方。
当盖碗1内的茶水泡好后,将茶杯2放置在自动出水本体3的底座上,然后旋转盖碗1,当软托4的挡圈4-2上所开的缺口4-3旋转到茶托11上的磁铁块6所在位置时,软托4内的钢珠5在磁铁块6的吸附下向缺口4-3处移动以便将软托4上的漏水孔4-1露出,使茶碗1内的茶水经过滤网10过滤后依次通过漏水孔4-1和出水孔8流入储水腔7内,最后经水嘴9流入茶杯2内,从而实现茶具自动出水的目的。无需接茶水时,只需再次转动盖碗1,使软托4的挡圈4-2上所开的缺口4-3远离茶托11上的磁铁块6所在的位置,此时虽然磁铁块6对钢珠5仍有吸附力,但因挡圈4-2的阻挡,钢珠5无法移动,仍然完全覆盖住漏水孔4-1,盖碗1内的茶水自然无法向下流动。
其中磁铁块6包裹于茶托11的侧壁内,与制成茶托11的陶瓷烧制成一体,以免影响茶托11的外观;自动出水本体3与茶托11相连的短接为空心结构,盖碗1底部向下延伸的腔室深入空心的短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福成,未经廖福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92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