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墙面抹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9050.7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1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易文;郑云;刘长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21/16 | 分类号: | E04F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墙面 平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面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墙面抹平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作业方式中,建筑物的墙面施工,通常采用人工作业完成;具体是,泥工师傅用工具将砂浆打上墙面,然后手持抹平铲将砂浆在墙面上压实、抹平。为保证和墙面附着紧密,表面平整光滑,还要使用木制抹子、刮杆、靠尺等工具对墙面进行作业处理。这个过程完全依靠人工体力劳动完成,占用大量人力资源,速度慢,效率低,成为影响工期的重要因素。
随着技术进步,在现代建筑施工工艺中,墙面施工开始采用砂浆泵来完成砂浆喷涂作业,主要是利用砂浆泵将砂浆加压后打在墙面上,它可以高效地供给砂浆并将砂浆喷涂至墙上,但无法将砂浆在墙面上压实和抹平。为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有人提出一种墙面抹平装置,利用该墙面抹平装置可以压实、抹平墙面上的砂浆。这种墙面抹平装置主要设置有熨平板、储料板和机架,熨平板竖直设置并与机架连接,储料板设置于熨平板上方并倾斜一定角度;作业时,熨平板压在墙面的砂浆上,多余的砂浆被挤在储料板和墙面之间,在抹平和压实过程中,当墙面某处砂浆较少,出现凹坑时,储料板上的砂浆掉入凹坑,起到自动补充的作用。
鉴于抹平和压实完全依赖熨平板和墙面的直接压力,现有的墙面抹平装置的抹平和压实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出现压实不均衡的问题;而且,在不同工况下,同样的设备,效果差别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墙面抹平装置,利用该墙面抹平装置进行墙面抹平作业,可以获得更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墙面抹平装置,设置有熨平板和机架,所述墙面抹平装置还设置有调节杆和弹性支承部件,所述调节杆一端与熨平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可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套设在所述调节杆上,且其一端抵靠在机架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熨平板上。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用于限定并调节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的预压缩量。
优选地,所述熨平板上设置有连接部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所述调节杆可沿所述导向孔轴向滑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和调节杆通过螺纹副连接;或者,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轴向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插入所述轴向孔内,并且所述连接部件和调节杆之间通过第一销轴进行轴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为螺母,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母配合的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为第二销轴,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上设有销孔,所述第二销轴插入所述销孔内并抵靠住所述机架。
优选地,所述墙面抹平装置还包括用于驱使熨平板振动的振动部件;所述机架两侧设置有限制所述熨平板运动幅度的侧板,所述侧板与熨平板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储料板、推板和往复驱动机构,所述储料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熨平板的上方,所述推板设置于所述储料板上;所述往复驱动机构与推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推板沿所述储料板上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部件、凸轮、伸缩杆及弹性复位部件,所述旋转驱动部件设置在储料板上,所述凸轮抵靠在所述推板的顶部,所述伸缩杆和弹性复位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储料板、推板连接;所述旋转驱动部件与凸轮连接,用于驱使所述凸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旋转驱动部件、凸轮及弹性复位部件,所述旋转驱动部件设置在储料板上,所述凸轮抵靠在所述推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的两端分别与储料板、推板铰接;所述旋转驱动部件与凸轮连接,用于驱使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弹性复位部件的一端与储料板连接,另一端与推板或第一摆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墙面抹平装置设置有熨平板和机架,墙面抹平装置还设置有调节杆和弹性支承部件,调节杆一端与熨平板连接,另一端与机架可滑动连接,弹性支承部件套设在调节杆上,且其一端抵靠在机架上,另一端抵靠在熨平板上。该墙面抹平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抹平墙面时,熨平板紧贴在墙面上,当需要调节压实效果时,可以通过改变弹性支承部件的参数(具体做法可以是更换弹性支撑部件)来调整熨平板与墙面之间的作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9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