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临床用多腔T型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8435.1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6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袁通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通立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用多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临床用多腔T型管。
背景技术
自1908年Kehr实用新型了T型管引流方法后,T管引流作为胆道手术后常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胆总管切开探查后置 T型管引流可降低胆道压力,预防胆漏;可支撑胆道,防止狭窄;且术后可经T 管窦道用胆道镜处理残留结石。然而临床应用T型管多为单腔管,只能将胆汁引出体外,造成胆汁的大量丢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功能恢复慢。因此将引流出的胆汁回输到体内充分利用,对促进病人术后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常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术后残余结石及复发结石、胆管再次狭窄梗阻、术后并发症等。研究表明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易复发性,肝内胆管狭窄是结石残留、复发,再手术的重要原因。矫正狭窄是胆道手术原则之一,临床上继发性胆道畸形或狭窄,可采用微创手术进行矫正从而减少结石复发。而常规T型管的短管因为较短,故较难延伸到肝内胆管中行扩张狭窄之胆管段,且术后经T型管胆道冲洗,冲洗平面只在胆总管附近,而无法有效冲洗到肝内胆管、肝总管平面。
胆总管探查术后置 T型管引流已为外科医生广泛应用。置 T管引流可降低胆道压力, 预防胆漏;可支撑胆道,防止狭窄;且术后可经 T管窦道用胆道镜处理残留结石。然而,T管引流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功能恢复慢,术后拔管困难,T管拔除后可形成胆漏及胆汁性膜腹炎等。为了能减少体液丢失、电解质变化等,减少并发症出现,有助于患者机体尽快恢复,临床上采取早期T 型管夹管以及T 型引流管早期抬高,或者用自制T型管胆汁回输器回输胆汁,有甚者将引流出来的胆汁让患者口服重吸收,但口服胆汁味苦辛,难以下咽,患者常不予配合。而早期T 型管夹管以及T 型引流管早期抬高,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出血、胆瘘、肠瘘、感染、T型引流管堵塞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密切观察有无阻塞现象。
为了方便更好的回输胆汁,近年来有人采用双腔T型管引流进行回输胆汁,获得了一定的疗效。其制作放置方法:在T型管长管端约5cm处打一孔备用。另取一根长50cm、直径约0.2cm的硅胶管,插入上述孔内,经短管一端伸出,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到十二指肠内。关于双腔T型管引流的研究报道不多,缺乏对照研究,数理统计不充分。
本人曾报道过双腔T型管引流在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成型术中的应用效果, 将56例行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双腔T管引流,对照组使用常规T管引流,发现术后5天血红蛋白、体质量下降值、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日和术后总费用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双腔T管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根据去除病灶、取尽结石、矫正狭窄、通畅引流、恢复胆道正常生理功能的原则和理论,在常规T型管引流及液电碎石术应用较广阔成熟的基础上,对常规T型管进行制作改进,设计成多腔T型管具有显著性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申请人通过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结合胆石病理论基础,对常规T管进行改进,设计成多腔T型管,该多腔T型管可以在EHL术中应用可以预防十二指肠乳头的狭窄,起支撑作用,减少返流性胆管炎,矫正胆管畸形,减少结石复发,且方便回输胆汁,冲洗胆道,从而到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临床用多腔T型管,包括由长管和短管连接组成的内部空心的T型管,所述T型管包括位于长管端部的左端开口、位于短管上端的上端开口、以及位于短管下端的下端开口;所述长管上设有内套管A,该内套管A贯穿于长管以及短管下部分,并从短管的下端开口伸出;所述长管上还设有内套管B,该内套管B贯穿于长管以及短管上部分,并从短管的上端开口伸出。
优选方案:所述内套管A和内套管B均与短管平行,且在同一轴线上。
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内套管A和内套管B均设置在距离长管的左端开口3-8cm的范围内。所述内套管A伸出短管的下端开口的长度为10-15cm。所述内套管B伸出短管的上端开口的长度为10-15cm。
优选方案:所述内套管A和内套管B均为硅胶管。
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长管和短管的管径相同,且管径为0.7cm-0.9cm;所述内套管A的管径为0.2 cm -0.4cm,所述内套管B的管径为0.2 cm -0.4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通立,未经袁通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84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创手术用径向脱出扩张器
- 下一篇:一种固定颈内静脉导管的弹力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