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终端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7867.0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8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移动终端在通话过程中漏音情况的移动终端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手机及其他移动通信终端因受制于结构及外观限制,其听筒在多数时候与人耳的密合效果不佳、漏音严重、音质也较差,不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通话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移动终端在通话过程中漏音情况的移动终端附件实为必要。
一种移动终端附件,其用于改善移动终端在通话过程中的漏音情况,所述移动终端附件包括:
连接部,其设置有通音孔,所述连接部用于罩设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听筒上以将自所述移动终端的听筒发出的声音由所述通音孔定向导出;以及
传音部,其具有一传音通道,所述传音通道一端与所述通音孔密封连通,另一端用于与人耳相互配合,以使自所述移动终端的听筒发出的声音由所述通音孔进入所述传音部,并通过所述传音通道传输至人耳。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U型。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型。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一端开口的盒状体。
优选的,所述传音部为凸起状,以适应人耳外耳道的形状。
优选的,所述传音部为中空的导管状。
优选的,所述传音通道中用于与人耳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成适应人耳外耳道的形状。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U型口底端设置为向内突起。
优选的,所述盒状体的开口端设置为向内突起。
优选的,在所述通音孔处设置一个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突出的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传音通道相通,当所述连接部套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时,所述腔体完全罩住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听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移动终端附件,包括连接部与传音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通音孔;所述连接部用于罩设在移动终端的听筒,保持密闭性并对移动终端听筒里发出的声音的传播方向进行控制以防止移动终端听筒的声音向四周扩散,听筒里的声音由所述通音孔定向导出,传入所述传音部并经过所述传音部里的传音通道到达人耳;因所述传音通道一端与所述通音孔密封连通,另一端刚好与人耳相互配合,能防止声音的泄漏,这样,从移动终端听筒里传出的声音能够毫无损耗地进入人耳,在移动终端装上该附件后,能够达到降低漏音和改善通话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移动终端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移动终端附件包括连接部和传音部。
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附件装配在移动终端配合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a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附件的连接部第一种可选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b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附件的连接部第一种可选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3c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附件的连接部的第一种可选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a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附件的连接部的第二种可选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b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附件的连接部第二种可选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附件的连接部的第三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附件的传音部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移动终端附件的连接部上的腔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移动终端附件100,其用于改善移动终端300在通话中的漏音现象,所述移动终端300具有听筒310,所述移动终端附件100包括连接部10及传音部20。
所述连接部10设置有通音孔11,所述连接部10用于罩设在所述移动终端300的听筒310上以使自所述听筒310发出的声音由所述通音孔11定向导出。
所述传音部20具有一传音通道21,所述传音通道21一端与所述通音孔11密封连通,另一端用于与人耳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移动终端300的听筒310所发出的声音由所述通音孔11进入所述传音部20并通过所述传音通道21传输至人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78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管卡箍
- 下一篇:用于发动机或链条传动装置的滑动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