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吸油功能的旋转零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7432.6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6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田虎;张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旋转 零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自吸油功能的旋转零件。
背景技术
在单中间轴变速器中,二轴总成往往结构复杂、零件安装紧凑。常常因为轴和齿轮之间的润滑不良而烧毁二轴上的滚针轴承等零件致使变速器失效。
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二轴上的各挡齿轮和二轴之间通常装有滚针轴承,在一些中心距比较小的变速器中,要保证轴有一定的刚度,二轴不能设计得太细,二轴上的一些齿轮特别是超速挡齿轮,受齿轮大小的影响,内孔不能做得足够大,齿轮与二轴之间没有安装滚针轴承的空间,轴和齿轮内孔直接配合。由于齿轮在变速器中高速运转,齿轮与二轴之间必须有充分的润滑才可以保证变速器正常工作。
为保证轴和齿轮之间的良好润滑,一般通过在齿轮上设计径向进油孔,齿轮端面设计油槽等方式将飞溅油引入内孔;对于轴和齿轮内孔直接配合的情况,还可以在二轴上安装齿轮的旋转面上设计油槽或是将旋转面销扁,将油引入内孔。这几种方法在单中间轴变速器中均有应用,但这几种方法将油引入内孔后不能主动排出,油在配合表面循环缓慢,也不利于配合表面的散热,因轴和齿轮之间的润滑不良而烧毁二轴上的滚针轴承等零件时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自吸油功能的旋转零件,该旋转零件在其内孔设计螺旋形的回油槽,使得在零件旋转时,回油槽就会不断地将箱体里飞溅起来的润滑油从零件一侧泵吸入内孔,并从零件另一侧排出,对轴和旋转零件之间的配合表面提供润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旋转零件,以及开设在旋转零件内孔上的用于在零件旋转时将润滑油从零件一侧吸入内孔,经另一侧排出的回油槽,回油槽从旋转零件内孔一侧贯通至旋转零件内孔的另一侧。
所述的回油槽为螺旋形,且回油槽的旋向与零件旋转方向相同或者相反。
所述的旋转零件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使润滑油到达旋转零件孔口的导油槽。
所述的导油槽为与水平面平行或垂直的直油槽。
所述的导油槽为斜油槽,斜油槽与旋转零件径向的夹角为0~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旋转零件的内孔上开设回油槽,零件内孔的螺旋槽会产生泵吸作用,内孔的回油槽将润滑油从零件一侧吸入内孔,经另一侧排出,使轴和旋转零件内孔之间的配合表面润滑充分,零件转速越高,吸入的油量越大,油循环越快,在轴和旋转零件内孔之间不会积聚多余的油和热量,从而不会因为转速过高而导致烧箱。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回油槽为螺旋形,且回油槽的旋向与零件旋转方向相同或者相反,同时旋转零件的端面上还开设有用于使润滑油到达旋转零件孔口的导油槽,使润滑油能够更加顺畅的到达旋转零件孔口,进一步的使轴和旋转零件内孔之间的配合表面润滑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零件上回油槽开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零件上导油槽开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回油槽;2为导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旋转零件,以及加工在旋转零件内孔上的用于在零件旋转时将润滑油从零件一侧吸入内孔,经另一侧排出的回油槽1,回油槽1从旋转零件内孔一侧贯通至旋转零件内孔的另一侧。回油槽1为螺旋形,且回油槽1的旋向与零件旋转方向相同或者相反。在旋转零件端面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若干导油槽2或者不设计导油槽,只要润滑油可以到达旋转零件孔口即可。导油槽2的形状可以设计为与水平面平行或垂直的直油槽,也可以设计成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斜油槽,斜油槽与旋转零件径向的夹角为0~90°。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工作过程:
在零件旋转时,螺旋形回油槽1的旋向由于与零件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反,因此会产生泵吸作用,将零件一侧端面孔口处的油吸入零件内孔,从另一侧孔口排出,对轴和零件内孔之间的配合表面提供润滑,并且零件转速越高,油吸的越快,油在零件内孔循环的越快,在轴和旋转零件内孔之间不会积聚多余的油和热量,不会因为转速过高而润滑不良产生烧箱。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74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冲调制信号的测试方法
- 下一篇:谐振耐压装置运输匹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