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16947.4 | 申请日: | 2014-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7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禹;高建民;张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世翼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0/00;B01D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回收 冷凝 节水 装置 | ||
1.一种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布置于烟道中,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冷媒水进口(1)、冷媒水出口(2)、收水捕滴器(9)以及换热管(10);
其中,换热管(10)为U型管,垂直于烟道方向布置,其进水端与冷媒水进口(1)连通,出水端与冷媒水出口(2)连通;多个换热管(10)组成的管束垂直于烟道布置,形成阻流换热管栅(5);所述收水捕滴器(9)、换热管(10)由支撑装置固定;
所述阻流换热管栅(5)的原烟气侧设有水冲洗系统,净烟气侧设有收水捕滴器(9);
所述阻流换热管栅(5)、水冲洗系统及收水捕滴器(9)下方设有集水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位于阻流换热管栅(5)顶部的顶盖(4),位于阻流换热管栅(5)两侧的管栅支撑横梁(6)及周围的管栅支撑立柱(7),布置于管栅支撑横梁(6)之间的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两侧通过管夹(11)固定多个换热管(10),间距环(12)设置于管夹(11)之间以调节多个换热管(10)之间的间距;布置于相邻支撑杆(13)的相邻侧的换热管(10)的管排之间设有漏灰间隔(1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0)沿平行于烟气方向之间的管排间隔为换热管(10)外径的1.3-2倍,沿垂直于烟气方向之间的管排间隔为换热管(10)外径的1.5-3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中,支撑杆(13)上设有孔,管夹(11)穿过支撑杆(13)上的孔,缠绕在支撑杆(13)上形成U型管夹,其中U型管夹之间设有间距环(12)。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冲洗系统包括冲洗水接口(3),与冲洗水接口(3)相连的冲洗水母管(8),其中,冲洗水母管(8)上设有深入式冲洗水管(15)和用于冲洗收水捕滴器(9)的冲洗喷嘴(16)。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冲洗系统的冲洗水压为0.8MPa,每8小时冲洗10~20秒。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采用氟塑料防腐,所述换热管(10)采用氟塑料或聚丁烯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水捕滴器(9)由高镍基合金材料焊接而成,或由防腐蚀有机材料一次加工制作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包括前后压差在线测量装置,和/或前后温差在线测量装置,和/或冷媒水流量测量及调节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回收冷凝节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0)的管外径为5-10mm,壁厚为0.4-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世翼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世翼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694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树木反季节全冠移栽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速工厂化茶苗生长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