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屏蔽L线和N线插脚电磁干扰的充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16884.2 | 申请日: | 2014-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0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章青;杨志强;胡春鹏;吴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5K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皋翔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插脚 电磁 干扰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插式充电器,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屏蔽L线和N线插脚产生的电磁干扰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设备的飞速发展,新的充电器对电磁干扰(EMI)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产品的小型化导致产品壳内空间狭窄以及狭窄空间对电子元器件灵敏度的要求,因此,微弱的电磁干扰都会影响产品壳内电路的正常工作。例如,充电器的插脚在接入电源的瞬间会产生较高频率的电磁辐射干扰。
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器,虽然在机壳内设有初次级绝缘隔离板,但其存在形状复杂,成本较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将直插式充电器在插接电源时其L线和N线插脚产生的电磁干扰屏蔽掉的充电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屏蔽L线和N线插脚电磁干扰的充电器,包括底壳和电路板,在电路板与L线和N线插脚相接处的空隙之间插设有对L线和N线插脚产生的电磁干扰起屏蔽作用的绝缘屏蔽片,所述绝缘屏蔽片通过其上的支脚焊接在电路板的接地极上。
所述绝缘屏蔽片由内层的不锈钢片或铜片和包裹在内层外的绝缘涂层构成,绝缘涂层为PC材料所制。
所述内层通过注塑置于所述绝缘涂层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充电器内的电路与L线和N线插脚之间设置绝缘屏蔽片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插接电源的瞬间,其上的L线和N线插脚产生的高频电磁干扰波被阻断在绝缘屏蔽片之下,避免了该电磁干扰波对绝缘屏蔽片上方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干扰,确保充电器电路正常工作。同时,在没有所述高频电磁干扰波的影响下,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的布局将更紧凑和更密集,由此可以充分利用壳内空间,使充电器体积朝着小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总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屏蔽片的内层与外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屏蔽片与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组件装入外壳中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上壳1、电路板2、绝缘屏蔽片3、内层31、外层32、底壳4、插脚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L线和N线插脚5电磁干扰的充电器,由上壳1、电路板2、带L线N线插脚5的底壳4和可将L线和N线插脚5在充电器插接电源时产生的电磁干扰波屏蔽掉的绝缘屏蔽片3,该绝缘屏蔽片3可将电路板2上的变压器与L线和N线插脚5端的电磁噪声隔开。
所述绝缘屏蔽片3插置于于电路板2与L线和N线插脚5相接处的空隙之间,在绝缘屏蔽片3上设有支脚,通过回流焊将绝缘屏蔽片3的支脚固定连接在电路板2的接地极上。
所述绝缘屏蔽片3由内层31和外包层构成,内层31可为不锈钢片,也可为铜片,外层32为包裹在内层31外的绝缘涂层,绝缘涂层为PC材料、PE材料或塑胶材料所制。内层31可通过注塑方式置于所述绝缘涂层内。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能够彻底解决直插式充电器L线和N线电磁干扰(EMI)结果不平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安全,反应产品制造公司以消费者为本的公司理念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屏蔽片3为一种新型的PSIP(即初次级绝缘隔离板),其可彻底解决直插式充电器L线和N线插脚5电磁干扰(EMI)结果不平衡的问题,提高产品抵抗电磁干扰(EMI)的能力、确保产品质量和产品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6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