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电智能控制系统唤醒后自动解锁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6216.X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6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华标;谭雪亮;欧木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国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何耀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电 智能 控制系统 唤醒 自动 解锁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系统唤醒后自动解锁电路,特别是一种家电智能控制系统唤醒后自动解锁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用TFT显示屏显示、电容TP操作、以安卓系统为平台的智能控制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作为全新人机交互体验的智能家电产品,已逐渐进入产业化阶段。
使用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用户都知道,安卓系统具有睡眠功能,睡眠唤醒后,必须先解锁才能正常操作。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这样设计是一种安全设计。
因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放在包中、放在口袋中或在手中把玩,极有可能碰到按键而导致系统唤醒。如果系统唤醒后立刻就能操作,那很容易造成错误的操作。
所以,系统唤醒后,必须解锁后才能正常操作。
家电智能控制系统,是嵌入在家电产品面板内的,位置比较固定,不存在误碰唤醒的可能性。
系统的唤醒一定是用户需要查看、调整及使用应用程序设定的功能时才会进行唤醒。如果用户唤醒系统后,还需要再进行解锁的操作,不仅设计不专业,而且用户操作起来也显得很繁琐,造成不好的操作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智能家电用户的操作体验,采用系统唤醒后自动解锁方法,取代传统的系统唤醒后手动解锁的方法,直接进入应用程序界面中,而提供家电智能控制系统唤醒后自动解锁电路,所述的自动解锁电路包括:接受系统唤醒后工作电源由低电平信号转变为高电平信号的脉冲发生模块,所述的脉冲发生模块在接收到工作电源的高电平信号之后输出低电平信号给转换模块,同时转换模块将接收到的低电平信号传输出给模拟按键模块。
进一步,所述的脉冲发生模块包括三极管QU26和三极管QU27,所述三极管QU26的集电极与MOS管QU23的栅极相连,该三极管QU26的发射极与地相接,所述三极管QU26的基极同时与电容CP78和电阻RZ28相接,电阻RZ28的另一端与地相接;所述电容CP78的另一端与MOS管QU24的漏极相接,MOS管QU24的源极同时与工作电源VCC及电阻RZ29的一端相接,MOS管QU24的栅极同时与电阻RZ29的另外一端及三极管QU27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U27的发射极与地相接,三极管QU27的基极同时与电容CP79和电阻RZ30的一端相接,所述电容CP79的另外一端与地相接,所述电阻RZ30的另外一端与工作电源VCC1相接。
进一步,所述的转换模块包括三极管QU25,所述的三极管QU25的集电极与模拟按键模块中的三极管QU28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U25的发射极与地相连,而三极管QU25的基极与电阻RZ24和电阻RZ26串联相连,电阻RZ26的一端与电容CD3相连,该电容CD3的另外一端与地导通;同时电阻RZ26还与MOS管QU23的漏极相连,MOS管QU23的栅极同时与电阻RZ27和三极管QU26的集电极相连,而MOS管QU23的源极与电阻RZ27的另外一端相连,同时MOS管QU23的源极还与外置电路SYSPWR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模拟按键模块包括三极管QU28和三极管QU29,所述的三极管QU28的基极同时分别与电阻RH16和电容CP68的一端相连,而电阻RH16和电容CP68的另外一端同时与地相连;三极管QU28的发射极与地导通,三极管QU28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U29的基极相连,同时三极管QU29的基极还与并联相连的电阻RH40和电容CP80的共有端相连,而电阻RH40和电容CP80的另外一端与地相连;三极管QU29的集电极与模拟按键ONOFF相连,而三极管QU29的发射极与地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中使用软开关电路,在系统睡眠唤醒后,自动对系统进行解锁,直接进入系统应用程序界面,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可靠性、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地说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国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国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6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