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收放充电线和自控开关的移动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5747.7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0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吴祺;胡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皋翔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充电 自控 开关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特别涉及一种自带可伸缩充电线并内置自动启动开关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术产品的不断翻新,新的电子产品应运而生,目前,移动电源就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产品,当外出偶遇手机没电时,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关掉手机换上备用电池,而是直接将移动电源取出,使用充电线将手机连接到移动电源上即可,十分方便快捷。
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电源,通常在机壳上固设有USB接口和开关,当对手机或数码产品充电时,还需使用单独配置的充电线将手机或数码产品与移动电源相连接才可完成充电操作。该产品结构存在如下不足:
1)人们外出时,不仅携带移动电源还需携带一根充电线,既麻烦又使用不方便。
2)机壳上设置独立的充电开关钮,既耗材,又不简约,而且充电时还需人为启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带伸缩充电线和自动开启关闭充电开关的移动电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收放充电线和自控开关的移动电源,包括机壳和充放电路板,在机壳内侧设有存放充电线的内腔盒,充电线的内端固接在所述充放电路板上,其外端与USB接口相接,USB接口收置在与机壳外相通的开关室内,在USB接口上固接有带拨柄的外包壳,手持拨柄向外施力便可将充电线拉出。
在内腔盒中还设有可将充电线内端上的线扣卡住的卡槽箍板。
在开关室的内侧面上设有固定弹片,还设有当USB接口被拉出开关室后与固定弹片脱离接触并打开充电电源的弹性弹片。
所述弹性弹片一端固定在开关室内侧面上,另一端为向开关室中心弯曲的自由端。
在机壳上还设有当弹性弹片与固定弹片触接后可检测电池电量并显示的LED灯。
所述线扣横截面形状为倒角方形,其由塑胶材料所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在机壳内采用设置存放充电线的内腔盒和自动控制开关的结构,将充电线内置在移动电源的机壳内,这样,使用其对手机或数码产品充电时,手持设置于充电线外端的USB接口向外拉出与手机或数码产品相接,即可自动开启充电开关实现对手机或数码产品的充电。本实用新型结构能满足相应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操作十分简便,产品携带方便,外形美观,功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的充电线、内腔盒和电路板装配爆炸图。
图2为图1中充电线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内腔盒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面图。
图5为图1中部件装配完整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外形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机壳1、电路板2、充电线3、线扣31、软胶套32、内腔盒4、卡槽箍板41、开关室5、固定弹片51、弹性弹片52、USB接口6、外包壳7、上壳71、下壳72、拨柄7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收放充电线3和自控开关的移动电源包括机壳1、置于机壳1内的充放电路板2和与电路板2电连接的输出端充电线3。
本实用新型在机壳1内侧专设一个存放充电线3的空间,又称内腔盒4,在内腔盒4内还设有一个开关室5,开关室5通过其侧边的缺口与壳外相通。
充电线3的内端固定连接在充放电路板2上,其外端与USB接口6相接,优选为Micro USB接口6,在充电线3内端注塑有塑胶材质所制的硬胶线扣31,该线扣31的横截面形状呈倒角方形,这样能防止充电线3内端旋转并保护焊点抗拉强度。在Micro USB接口6与充电线3连接处设有由注塑成形的内模软胶套32,以此提高Micro USB接口6与充电线3之间的连接强度。在Micro USB接口6上设有由上壳71和下壳72组成的硬胶外包壳7,该外包壳7通过超声波熔接将上壳71和下壳72与Micro USB组装在一起。带有硬胶外包壳7的Micro USB接口6收置在所述的开关室5内,外包壳7上固接有拨柄73,手持拨柄73向外施力便可将充电线3拉出,向内推动即可将充电线3推入开关室5内。
在内腔盒4中还设有可将充电线3内端上的线扣31卡住的卡槽箍板41。
在开关室5的内侧面上设有固定弹片51和弹性弹片52,通过热铆熔接方式将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57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