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管片螺栓手孔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4746.0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6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巍;官林星;薛勇;温竹茵;由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4 | 分类号: | E21D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管片 螺栓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管片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管片螺栓手孔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实施的盾构隧道工程中,盾构管片以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为主流,管片之间的连接方式有直螺栓、弯螺栓或斜螺栓。如图1所示,相邻管片之间的螺栓连接通过在混凝土管片1上设置螺栓安装手孔2实现,为了减少螺栓安装手孔2对混凝土管片1的损伤,其螺栓安装手孔2的尺寸以正好能够安装螺栓3为原则。混凝土管片螺栓安装手孔2的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在环向接头4需要承受较大的弯矩与剪力荷载条件下,需布置双排螺栓才能满足荷载要求,为了双排螺栓的安装空间,需要较大的螺栓安装手孔2,但会对混凝土管片1造成较大的损伤,因此双排螺栓结构在混凝土管片1中的应用是难以实现的。
此外,目前在部分盾构隧道中还会采用复合管片结构,即在混凝土的外围六面覆盖钢板,此时复合管片的主要承力构件变为钢结构。如果在其环向接头的手孔内设置一个螺栓孔5,在设置于螺栓孔5内的螺栓承受较大剪力作用的情况下,钢板较易发生如图3所示的剪切破坏。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复合管片螺栓手孔的布置结构,以增加环向螺栓的布置数量,提高管片接头的承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复合管片螺栓手孔布置结构,该布置结构通过在环向接头设置自内弧面钢板直通外弧面钢板的环向螺栓手孔,并在环向螺栓手孔中的端板上布置双排螺栓孔,以提高复合管片环向接头的抗剪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复合管片螺栓手孔布置结构,所述复合管片为六面包覆有钢板的混凝土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片具有环向接头和纵向接头,所述环向接头上的环向螺栓手孔自所述复合管片的内弧面钢板深入至其外弧面钢板,所述纵向接头上的纵向螺栓手孔采用钢质箱式结构,所述箱式结构贯穿所述复合管片的内弧面钢板至所述混凝土结构中。
每个所述环向螺栓手孔内的端板上设置有两排共四个螺栓孔。
所述纵向螺栓手孔内的螺栓孔位于所述复合管片环面钢板高度的1/3~1/2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复合管片的环向接头处设置双排螺栓孔,以提高环向接头的抗剪承载能力,并通过将纵向接头中的螺栓孔布置在管片高度的1/3~1/2处,以使螺栓预紧力作用在复合管片环形心线处附近,使复合管片在环面上受力均匀,提高环向弹性橡胶密封条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片之间通过直螺栓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管片上的手孔布置示意图;
图3为剪切状态下钢材可能发生的破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两端具有楔形量的复合管片立面螺栓手孔布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的a-a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的b-b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的c-c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的d-d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端具有楔形量的复合管片立面螺栓手孔布置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图9的e-e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无楔形量的复合管片立面螺栓手孔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11,图中标记1-20分别为:混凝土管片1、螺栓安装手孔2、螺栓3、环向接头4、螺栓孔5、纵向螺栓手孔6、纵向接头7、迎千斤顶环面钢板8、环向螺栓手孔9、端板10、环向接头11、螺栓孔12、背千斤顶环面钢板13、侧板14、侧板15、外弧面钢板16、内弧面钢板17、螺栓孔18、混凝土19、盖板20。
实施例: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管片螺栓手孔布置结构,通过在复合管片中预先制作螺栓手孔的钢质箱式结构,从而实现双排螺栓在复合管片中的应用,可应用于矩形盾构隧道、异形盾构隧道等以承受弯矩、剪力为主的结构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4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sink节点的自主移动方法
- 下一篇:插孔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