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水土传病虫害防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4079.6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1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优明;陈洪江;李春梅;王国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市万有环保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7/00 | 分类号: | A01M17/00;A61L2/18;C01B13/02;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2621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水土 病虫害 防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能够向田地中灌溉臭氧水,从而杀死土壤中病虫害的防控机。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种植中杀灭土壤中的细菌、病毒及害虫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大量的剧毒农药,在杀灭土壤中的细菌、病毒及害虫的同时也污染了土壤,再加上常年使用大量的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使农产品药残含量严重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现有技术中,人们发现将含有臭氧的水灌溉入田地中能够利用臭氧的高氧化性有效地杀死土壤中的各种病虫害,同时分解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和化肥,起到疏松土壤和改良土壤的奇效。而且,人们也在尝试研发此方面的相关技术,以使该技术真正地应用到实践中,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防控机设备也相继被研发出来,但这些防控机始终存在诸多方面的缺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制作臭氧的原料一般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气,但如何将氧气从空气中实现分离,获得较为纯净的氧气是个难点;
2、实际应用时需要将含有臭氧的水持续不断地注入到田地中,这就需要持续不断地将氧气转变为臭氧,但目前的这些设备只能间歇地制造有限的臭氧,满足不了实际的生产需要;
3、由于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而且臭氧在水中遵守亨利定律,其溶解度与体系中的分压和总压成比例,也即臭氧在空气中的含量极低,故分压也极低,那就会迫使已溶解于水中的臭氧从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逸出,使水中的臭氧浓度总是处于不断降低的状态,因此,在灌溉时如何将臭氧充分溶于水中也是一个困扰人们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臭氧水土传病虫害防控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控机无法从空气中分离出较为纯净氧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臭氧水土传病虫害防控机,包括依次相连接的氧气提取装置、氧气储存罐、高压放电室和臭氧水混合装置,所述氧气提取装置与所述氧气储存罐之间设有单向电磁阀,所述氧气储存罐与所述高压放电室之间设有保证氧气进气压力的第一阀门,所述氧气提取装置包括:
空气压缩机;
空气加热管,其内部设有电加热棒,其一端设有连通其内腔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进口,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空气出口;
空气冷却管,垂直设置,其上下端部均封口,其下端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其上端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冷却水出口;
除水管,垂直设置于所述空气冷却管的中间位置,所述除水管的上端为穿过所述空气冷却管上封口的干燥空气出口,所述除水管的下端为穿过所述空气冷却管下封口的冷凝水排出口;
导管,螺旋缠绕于所述除水管的外壁上,其下端伸入所述除水管的下端部,其上端穿过所述空气冷却管的上封口并与所述空气出口相连通;
除氮管,其一端与所述干燥空气出口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单向电磁阀与所述氧气储存罐相连通,所述除氮管内设有用于吸附氮气的5A分子筛。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除氮管内还设有位于所述5A分子筛两端的过滤棉,两个所述的过滤棉与所述除氮管的端部之间留有间距,位于上游位置的过滤棉与所述除氮管之间形成缓冲室,位于下游位置的过滤棉与所述除氮管之间形成氧气室。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除氮管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除氮管的内部结构相同,两个所述的除氮管通过一个三位五通电磁阀与所述干燥空气出口相连通,两个所述的除氮管分别通过单向电磁阀与所述氧气储存罐相连通;
所述三位五通电磁阀与两个所述的单向电磁阀之间同步动作,用以交替排出被所述5A分子筛吸附的氮气及实现两个除氮管的交替工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放电室与臭氧水混合装置之间设有用于控制臭氧排出速度的第二阀门及用于防止回流的止回阀。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臭氧水混合装置包括
主水管,所述冷却水进口与所述主水管相连通;
旁通管,并联于所述主水管上并与所述主水管相连通,所述旁通管与所述高压放电室相连通。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旁通管的中间位置设有涡流室,所述涡流室上游位置的旁通管沿水的流向径向尺寸逐渐减小,所述涡流室下游位置的旁通管沿水的流向径向尺寸不变且大于所述涡流室的径向尺寸;
所述高压放电室的臭氧出口与所述涡流室相连通。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水管内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位于所述旁通管与所述主水管的两个连接点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市万有环保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潍坊市万有环保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40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