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开槽线结构的紧凑型微带平衡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3604.2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3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贺莹;邓宏伟;赵永久;王洪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开槽 结构 紧凑型 微带 平衡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基于开槽线结构的紧凑型微带平衡滤波器。
背景技术
现代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对滤波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型化,高性能,宽频带的滤波器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平衡滤波器要求在差模信号激励下传输信号,并且尽可能抑制共模信号的传输。系统的内部噪声和环境噪声多为共模信号,因而与普通的单端滤波器相比,平衡滤波器在噪声抑制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传统的平衡滤波器通过一个单端口的滤波器和两个巴伦结构构成,这样不仅使得滤波器的尺寸很大,而且对共模信号的抑制效果也很差,不利于系统的小型化。现有的平衡滤波器大多数是针对窄带系统的,而宽带和超宽带技术以其高速的数据传输效率和低功率损耗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宽带平衡滤波器的设计相对比较复杂,因为很难做到在很宽的频带内对共模信号有很高的抑制效果。如何增加平衡滤波器的差模信号通带宽度和提高共模信号抑制效果是目前研究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开槽线结构的紧凑型微带平衡滤波器,提高平衡滤波器的共模信号抑制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开槽线结构的紧凑型微带平衡滤波器,包含形成于介质基板上的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与第二滤波器均包含位于介质基板上层的微带线结构和位于介质基板下层的开槽线,第一滤波器与第二滤波器结构相同、对称且尺寸相等,第一滤波器的开槽线与第二滤波器的开槽线在其对称面上并排连接为一体。
其中,上述第一滤波器的微带线结构包括第一馈线、第二馈线、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所述第一馈线与第二馈线平行,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均与第一滤波器的开槽线平行,第一谐振器的短路端与第一馈线的一端垂直连接为L型结构,第一馈线的另一端作为输入端口,第二谐振器的短路端与第二馈线的一端垂直连接为L型结构,第二馈线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端口。
其中,上述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的特性阻抗均为50欧姆。
其中,上述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均为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开槽线结构,在共模信号传输的时候,开槽线结构被破坏,因而具有很高的共模信号抑制能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微带结构,便于加工,成本低,体积小,易于与其他电路进行集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层印刷电路板的切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金属层的微带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金属层的开槽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差模信号激励下的上金属层的等效电路。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差模信号激励下的下金属层的等效电路。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共模信号激励下的上金属层的等效电路。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共模信号激励下的下金属层的等效电路。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为方便接入SMA接头测试而将馈线弯折的加工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差模信号插入损耗曲线Sdd21及差模信号回波损耗曲线Sdd11和共模信号插入损耗曲线Scc21仿真和测量结果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群时延测试结果图。
附图中主要符号说明:
A1:第一馈线;A2:第一谐振器;A3:第二馈线;A4:第二谐振器;
A5:第一开槽线;B1:第三馈线;B2:第三谐振器;B3:第四馈线;B4:第四谐振器;B5:第二开槽线;C1:基板上金属层;C2:基板下金属层;C3:介质基片;Pin1:第一输入端口;Pin2:第二输入端口;Pout1:第一输出端口;Pout2:第二输出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开槽线结构的紧凑型微带平衡滤波器,包含形成于介质基板上的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器与第二滤波器均包含位于介质基板上层的微带线结构和位于介质基板下层的开槽线,第一滤波器与第二滤波器结构相同且互相对称,第一滤波器的开槽线与第二滤波器的开槽线连接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36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槽圆螺母调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调天线的移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