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排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桩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3030.9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广龙;叶晶晶;杨波;赵升峰;李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高强 混凝土 矩形 桩基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排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桩基坑支护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基坑挖深较浅、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悬臂式支护结构即能满足支护结构变形要求;而挖深大、土质条件差的情况下可采用单支点支护;当挖深相对较深、土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悬臂式支护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而单支点支护影响工程造价及施工工期。双排桩支护结构通过前后排桩、压顶梁和连梁形成了空间门架式结构,该种结构大大增加了侧向刚度,能有效控制基坑的侧向变形,且挖土空间大、施工便捷。
目前常用的双排桩支护主要为灌注桩,灌注桩适用范围较广,承载力高,施工工艺成熟。但灌注桩需要现场浇筑,泥浆污染大,养护时间长,受环境因素影响不确定因素较多,且施工成本相对较高。随着工艺的发展,管桩、钢管桩等也少量的应用于双排桩支护中。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支护桩(简称矩形支护桩)是近几年新开发的桩型,截面形状外方内圆,与支护管桩及空心方桩相比,其力学性能更好,节省材料,含钢率低,具有更大的抗弯刚度,也更有利于水平受力,所以其应用于基坑支护等以抗水平力为主要用途的结构上具有更广泛的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挖深较大的双排桩支护中,基坑变形往往较难控制,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支护桩应用于双排桩基坑支护中。
一种双排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矩形支护桩和后排矩形支护桩,前排矩形支护桩上布置有前排桩压顶梁,后排矩形支护桩上布置有后排桩压顶梁,前、后排压顶梁通过前后排桩联系梁水平连接,前后排矩形桩之间紧靠前排桩设置有止水帷幕。
后排矩形桩为间隔布置,后排支护桩的桩间距为前排桩桩间距的2~3倍。
前排矩形支护桩和后排矩形支护桩为高强混凝土矩形桩。
本实用新型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支护桩用作双排桩的前排桩及后排桩,充分利用其截面形式,发挥其抗弯刚度大的特点,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增强基坑的稳定性,同时,后排桩的间隔布置减少了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量,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施工速度,易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的双排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桩基坑支护结构水平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的双排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桩基坑支护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双排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前排矩形支护桩1、止水帷幕2、后排矩形支护桩3、前排桩压顶梁4、后排桩压顶梁5、前后排桩连系梁6。前排矩形支护桩1上布置有前排桩压顶梁4,后排矩形支护桩3上布置有后排桩压顶梁5,前后排压顶梁4、5通过前后排桩联系梁6水平连接,前后排矩形支护桩之间紧靠前排桩设置有止水帷幕2。其中后排矩形支护桩间隔布置,间距为前排矩形支护桩间距的2.5倍。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场地条件和计算分析,确定前后排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桩1、3的型号、桩长、桩间距、排距以及布置方式,确定前后排桩压顶梁4、5及连系梁6的截面尺寸及配筋等,并选择合理可行的止水帷幕2的类型及长度;
第二步:施工前后排高强混凝土矩形支护桩1、3,施工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静压或锤击,其中后排桩间隔布置,间距为前排桩的2倍;
第三步:施工止水帷幕2(为避免压桩过程中对止水帷幕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先施工矩形桩后施工止水帷幕);
第四步:施工前排桩压顶梁4、后排桩压顶梁5及前后排桩连系梁6;
第五步:各成品养护达到强度要求后,开挖基坑至坑底,垫层随挖随浇;
第六步:施工地下室底板及主体结构;
第七步:进行地下室与支护桩间的密实回填。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 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30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食品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海上打桩的真空管消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