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3027.7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5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陶桂兰;谭彬政;朱明涛;束梁;冯兴国;朱志杰;范浚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面 透水 框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筑制品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模具。
背景技术
四面六边透水框架主要应用于航道整治工程,其结构参见图12,它是一种透水构件,可以通过改变近岸水流流态,降低其流速,以达到消能促淤、保护堤岸和稳定岸坡的作用。
目前的一次成型的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成型模具的外模是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在脱模的过程中,不但对外模水平上的位移精度要求较高,而且其底边也会对混凝土成品造成一定的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模具。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模具,包括相互组合的外模和内模,所述外模包括相互搭接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所述上部构件包括三件U型斜边框,所述三件U型斜边框的上端焊接为一体,并形成进料口;所述下部构件包括三件等大小的V型构件,所述三件等大小的V型构件拼接为三角形一体结构,每两个V型构件的一条边拼成三角形的一条边;三件U型斜边框的下端分别与三件V型构件的尖端卡合为一体相通结构。
上述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模具中三件U型斜边框的下端分别与三件V型构件的尖端卡合为一体相通结构,并通过铁夹把两者固定,方便拆卸和脱模,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所得产品的质量。
上述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模具其中每个U型斜边框的长度为b;三件等大小的V型构件拼接为三角形一体结构,每两个V型构件的一条边拼成三角形的一条边,其长度为a,每个V型的构件底边宽度为c。
所述三件U型斜边框的下端端部均设有梯形支承板,梯形支承板的底部设有卡条;三件V型构件的尖端上分别设有与卡条相匹配的卡槽,上述梯形支承板既能承载U型斜边框,也能与卡槽对接从而连接上、下部构件。
所述三件V型构件的两两连接处均设有斜折边,相邻两斜折边通过铁夹连为一体,这样更进一步方便了模具的拆卸、安装和脱模。
所述内模包括三角形内框和三块斜挡板,所述三块斜挡板通过活性构件分别与三角形内框的三个角连为一体;三块斜挡板分别与外模中的三件U型斜边框的开口边封合对接;所述三角形内框分别与外模中三件V型构件封合对接,这样更进一步提高了所得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脱模拆卸方便、能提高混凝土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模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模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模侧视图;
图4是外模的U型斜边框俯视图;
图5是外模的U型斜边框正视图;
图6是外模的U型斜边框侧视图;
图7是外模底边V型构件俯视图;
图8是外模底边V型构件正视图;
图9是外模底边V型构件侧视图;
图10是内模俯视图;
图11是内模侧视图;
图12是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立体图;
图中:1为下部构件,2为上部构件,3为卡槽,4为斜折边,5为梯形支承板,6为U型斜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模具,包括相互组合的外模和内模,所述外模包括相互搭接的上部构件2和下部构件1;所述上部构件2包括三件U型斜边框6,所述三件U型斜边框6的上端焊接为一体,并形成进料口;所述下部构件1包括三件等大小的V型构件,所述三件等大小的V型构件拼接为三角形一体结构,每两个V型构件的一条边拼成三角形的一条边;三件U型斜边框6的下端分别与三件V型构件的尖端卡合为一体相通结构,并通过铁夹把对应U型斜边框6的下端和V型构件的尖端固定。三件U型斜边框6的下端端部均设有梯形支承板5,梯形支承板5的底部设有卡条;三件V型构件的尖端上分别设有与卡条相匹配的卡槽3。三件V型构件的两两连接处均设有斜折边4,相邻两斜折边4通过铁夹连为一体。内模包括三角形内框和三块斜挡板,所述三块斜挡板通过活性构件分别与三角形内框的三个角连为一体;三块斜挡板分别与外模中的三件U型斜边框6的开口边封合对接;所述三角形内框分别与外模中三件V型构件封合对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3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