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十四小时尿液定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2643.0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7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梁莉;黄云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B65D23/04 | 分类号: | B65D23/04;B65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十四小时 尿液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二十四小时尿液定容器。
背景技术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临床采用尿常规进行定性检查,24小时尿蛋白进行定量检查。通过尿蛋白定性定量检查来监测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排泄情况,以辅助肾脏病的诊断、用药疗效及预后判断。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蛋白质,健康成人每日排尿蛋白仅40-80mg,若尿蛋白排泄量超过150mg/d称为蛋白尿,大于3.5g/d称为大量尿蛋白。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综合症24小时尿蛋白一般大于1.5g/d,而急进性肾炎综合症24小时尿蛋白一般不超过4.5g/d,尿蛋白定量与定性不平时要考虑多发性骨髓瘤。因此24小时尿蛋白标本留取正确与否非常重要。但是24小时尿标本留取看似简单,实际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临床上常出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情况,医生无法明确是病情使然抑或标本误差。
另外,正常人24小时的尿量是1000-2000ml,由于尿蛋白的密度比水高,所以会沉积在存尿容器的底部。目前,尿液的混匀方法非常简单,主要是用搅拌棒搅拌混匀,然后取样,不仅误差较大,而且搅拌时尿液容易飞溅出容器,导致污染环境及感染工作人员。
申请号为200520126197.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24小时尿液贮存定容器,其容器是在盖中心固定一搅拌棒,通过人工搅拌,来获取混合均匀的尿液,从而获取尿液样品。该容器虽然通过盖子避免了搅拌过程中尿液的飞溅,但是采用设置在容器底部的阀门来取样,其取样结果仍然不够准确,经常影响病情的判断。
申请号为201120299321.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24小时尿液贮存定容器,该容器采用电机驱动定时搅拌装置和升降装置等,虽然自动化程度高,搅拌均匀,但是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占用太多的空间,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十四小时尿液定容器,不仅结构简单,搅拌方便轻松,而且尿液充分混匀,取样方便,标本检测结果更加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二十四小时尿液定容器,包括容器本体、盖体和搅拌取液装置,所述盖体盖于容器本体上,所述搅拌取液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盖体上。
所述搅拌取液装置包括壳体、搅拌棒、若干小棒、轴承、大齿轮、小齿轮、手柄、导管和橡胶塞,所述每一小棒均连接在搅拌棒的外表面,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搅拌棒为中空棒且所述搅拌棒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轴承上,所述搅拌棒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大齿轮水平的固定在所述搅拌棒的上部且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垂直咬合,所述手柄的一端与小齿轮固定,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伸出壳体,所述导管穿设于搅拌棒的内部且所述导管的一端伸出搅拌棒体外,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伸出壳体与橡胶塞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通孔和旋转盖,所述搅拌取液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通孔上,所述旋转盖与所述通孔壁通过旋转轴紧密连接,所述旋转盖能绕旋转轴转动且紧密盖于所述通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分为第一段导管和第二段导管,所述橡胶塞固定在所述第一段导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段导管的直径从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变小且所述第一段导管的最大的直径大于搅拌棒的直径,所述第一段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段导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段导管的第二端伸出搅拌棒体外。
进一步的,所述每一小棒均通过枢转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搅拌棒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和容器本体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本体为设置刻度的透明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壁上固定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卡片放置袋。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的搅拌取液装置,将搅拌部分和取液部分设计为一体化,节约占用空间,节能方便。将导管一端的直径设计为递增,在需要取液时,先将导管推向搅拌棒使导管与搅拌棒紧密结合,然后用带有刻度的注射器插入橡胶塞并伸入容器本体的中部再抽取需要的尿液量,不仅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取得的尿液标本检测结果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二十四小时尿液定容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小齿轮和大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搅拌棒和小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2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防雾擦头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层独立结构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