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12399.8 | 申请日: | 2014-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6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水萍;刘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七星电容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4/32;H01G4/33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 地址: | 313119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化 薄膜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元件,尤其是一种电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容器的金属化薄膜包括介质层和间隔设置在介质上的金属电极,金属电极间隔设置,致使相邻金属电极之间完全隔开,因此相邻金属电极之间留有空隙,将卷绕的金属化薄膜压扁后,不能保证金属电极间紧密贴合,残留空气多,同时真空油浸后无法完全排除空气,在高压状态下产生空气击穿的概率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电容器内部紧密贴合,减少了空气残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至少两层金属化薄膜,所述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介质层和间隔设置在薄膜介质层上的金属电极,相邻金属电极之间设有中间留边,所述金属电极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上的加厚部,相邻两层金属化薄膜中加厚部与另一层金属化薄膜上的中间留边相对应,金属化薄膜卷绕压制后,所述加厚部嵌入在中间留边内,加厚部贴紧在相邻基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介质层一端设有边上留边。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介质层另一端上金属电极的加厚部的厚度大于该薄膜介质层上其余金属电极的加厚部的厚度。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薄膜介质层端部的加厚部的厚度是该薄膜介质层上其余加厚部厚度的两倍。
进一步的,相邻两层金属化薄膜中,位于所述薄膜介质层端部的加厚部与另一层薄膜介质层上设置边上留边一端同侧设置,并且相邻金属化薄膜的端面间隔形成与所述薄膜介质层端部的加厚部相对应的错边。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薄膜介质层端部的加厚部的宽度不超过错边和边上留边的宽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加厚部位于基体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介质层和金属电极之间设有粘连层。
进一步的,所述粘连层为镍金属层或是钛金属层。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留边为梯形间隙,所述加厚部为对应所述梯形间隙的梯形加厚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金属电极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上的加厚部,相邻两层金属化薄膜上,金属电极的加厚部与另一层金属化薄膜上的中间留边相对应。金属化薄膜卷绕压制后,加厚部填充在相对的中间留边内,保证压制后电容器的内部紧密贴合,减少内部空气的残留,以降低高压状态下产生空气击穿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增设一层无金属电极的薄膜介质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至少两层金属化薄膜,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介质层和间隔设置在薄膜介质层上的金属电极,相邻金属电极之间设有中间留边,金属电极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上的加厚部,相邻两层金属化薄膜中加厚部与另一层金属化薄膜上的中间留边相对应,金属化薄膜卷绕压制后,加厚部嵌入在中间留边内,加厚部贴紧在相邻基体之间。相比现有技术中,金属化薄膜压扁后间隔的金属电极之间不容易贴合,本实用新型在金属电极上设置加厚部,金属化薄膜卷绕压扁后,加厚部可压入相对的中间留边中,使金属电极相互紧密贴合,减少了残留空气,并且通过真空油浸后能完全排除空气,有效排除了在高压状况下产生空气击穿的现象。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1,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引脚和电容芯子,电容芯子包括若干层金属化薄膜,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介质层1,薄膜介质层1的表面上设有间隔排布的金属电极2,相邻金属电极2之间形成有中间留边6,金属电极2包括基体21和设于基体上的加厚部3,相邻两层金属化薄膜中,金属电极的加厚部3与另一层金属化薄膜上的中间留边6相对应。金属化薄膜卷绕压制后,加厚部3嵌入在相对的中间留边6内,因此加厚部3可贴紧在相邻基体21之间。
具体的,加厚部3为设置在基体21顶面的增厚部分,加厚部3一体成型于基体21的中央部位。
其中加厚部3的尺寸与中间留边6的尺寸对应一致。两者在高度和宽度方向相对应,加厚部3正好填补在中间留边6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七星电容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七星电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23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组装的薄膜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饼状电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