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12184.6 | 申请日: | 2014-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6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鹏;宋光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C19/00 | 分类号: | A61C19/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王汛琳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途 乳牙 间隙 保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口腔咬合诱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
背景技术
乳牙早失是儿童口腔科常见病例。龋齿在儿童口腔诊疗中最为常见,简单的龋坏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保存患牙,直至乳牙替换。但严重的乳牙龋坏会导致乳牙根尖周炎,牙根吸收,牙冠崩解,牙齿松动等症状,最终牙齿提前脱落或因无法保留而提前治疗性拔除。乳牙早失后如不予处理,则可导致相邻牙向缺隙侧移位,甚至完全占据缺如间隙,而在未来本应沿此位置萌出的继承恒牙缺乏萌出间隙,萌出困难。一部分的恒牙形成异常,牙根异常吸收,恒牙异位萌出就是由此导致。因此乳牙早失后制作间隙保持器已经成为儿童口腔科诊疗常规。
然而现有的乳牙间隙保持器的制作流程繁琐,疗程长,影响了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的开展。其治疗过程首先待拔牙创愈合后,制取口内印模,试带环,灌取石膏模型,然后交由技工弯制保持器臂端,并焊接,打磨抛光,最后再由医生在患者口内试戴,粘结。整个过程在临床上应用一般持续一周,患者至少需要两次复诊时间。并且由于此种焊接式间隙保持器,由于有咬合接触侧焊接点,而此位置又是咬合受力部位,长时间的咬合压力容易引起脱焊,保持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用途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用途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环(1)、设置在带环上的套管(2)和与套管(2)其配套的支撑臂;所述套管(2)为空筒状,其一端与带环(1)连接,另一端开口;所述支撑臂包括支撑杆(3)和支撑面(4),支撑杆(3)一端通过套管(2)的开口端插入套管(2)中,支撑杆(3)与套管(2)滑动连接,支撑杆(3)另一端和支撑面(4)连接,支撑面(4)为牙齿外形相配合的凹面。
所述支撑杆(3)插入套管一端的表面为粗糙面或螺纹状。
所述支撑杆(3)与套管(2)之间可以设置有镊钛弹簧。
所述带环(1)、套管(2)和支撑臂的材料为不锈钢。
使用时,先选择适合大小的带环,然后将支撑臂的支撑杆插入带环上的套管中一同试戴于固位基牙上,调整支撑臂伸缩长短,使其紧贴于另一侧基牙。使用正畸钳钳夹套管,使其形变后将支撑杆固定。整体取下后涂抹粘固材料,重新带入使其粘结固位。
上述使支撑臂固定的装置可采用专用钳,持针器,技工钳等均可,所使用的专用钳内径略小于套管外径。
所述的保持器的套管和支撑杆的连接界面为连接紧密的滑动连接。支撑杆近保持器体部端表面有粗糙内陷纹路,两部分间的滑动链接可通过套管的形变,内陷,使两者相对固定。
所述的保持器的套管和支撑杆间可放置常规正畸用镍钛推簧作为附件,压缩弹簧,可开展两部分间的距离,此时两部分间连接为滑动连接。
保持器套管和支撑臂为相互配套,可设计为单管式或双管式,保持器支撑臂远连接端设计为契合牙齿的凹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现有的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其制作过程繁琐,周期长。而本专利可由医生独立操作。省去了制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保持器臂端弯制,保持器焊接抛光等步骤。整个过程一次性完成,降低制作成本,减少患者复诊次数。
2.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的带用时间通常为2-3年,如乳牙缺失过早,甚至可达4-5年。因此间隙保持器的制作质量就尤为重要。现有的乳牙间隙保持器是通过银合金焊高温焊接将保持器的带环与臂端焊接。其焊点位置牢固性远不如不锈钢整体成型技术,并且与人为操作方法关系较大。并且现有的乳牙间隙保持器的两侧焊点位置中有一侧容易承受咬合压力,在患者咬合过程中容易受力脱焊。而本专利设计的新型乳牙间隙保持器可批量设计制造,无需技工操作,没有焊点,并且转折及连接位置均远离咬合受力部位,稳固耐久性大大加强。
3.本专利可作为间隙拓展器使用。使用镍钛弹簧作为附件,开展已丧失的牙间间隙。
4.与现有乳牙早失装置比,此装置更为美观,小巧,舒适性好。
缺点:椅旁操作时间稍长(需医生在患者口内钳夹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双管式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单管式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21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