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痔疮切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1898.5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9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伟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125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痔疮 切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肝肠外科痔疮切除闭合的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肛肠痔瘘病俗称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一般手术治疗包括结扎法、胶圈套扎法、痔切除吻合法等传统手术。现在国内外包括美外、强生、康迪、法兰克曼等知名医疗厂家都生产传统机械式的痔切除吻合器。
传统的机械式吻合器,由于采用的是两排环形且内外交叉的钉槽(数量有30枚和32枚),来让吻合钉在钉槽内成B字型,此种方式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塑件材料强度和塑件的制造工艺等要求较高,且零部件在组装过程中的装配尺寸、位置很难控制,特别在批量生产过程中,一但某个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就直接影响到吻合钉的成型质量,最终在手术过程中会导致缝合不牢靠,严重的导致缝合失败,手术风险较高,此外,现有的机械式吻合器是利用击发手柄带动推钉片、推钉片再推动钉仓里的吻合钉,吻合钉再穿透组织在抵钉座内成B字型,在成B字型的同时利用环形刀将多余的组织进行缝合和切除。由于它缝合和切割的动作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在击发过程中所需的力就比较大,因此对操作者的技巧和手上的力度都有要求,一旦击发时操作者手握的位置和用的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导致击发不到位,最终导致手术失败,手术风险极高。
此种器械在手术中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要求高,而且手术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吻合口渗血和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吻合处再次出现渗血等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会导致缝合处伤口肿胀、溃烂,后果会非常严重,手术成功率低。且经以上方法后的手术,手术时间长,伤口的愈合周期长,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手术风险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通过电极组件对组织进行放电,将组织中的胶原蛋白融合实现组织粘连、闭合后再进行多余组织切除的痔疮切割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痔疮切割器,其包括手柄壳体,手柄壳体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电极套,其特征在于:手柄壳体内设置驱动上电极组件伸缩的调节轴组件,所述调节轴组件包括安装在手柄壳体内的丝杆,丝杆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活动连接在手柄壳体上,另一端与安装在连接管和电极套内的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杆,上电极组件安装在安装杆上,用于切割的垫刀圈连接在上电极组件上,所述手柄壳体上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手柄,电极套内设置有与上电极组件配合进行电击凝闭的下电极组件,电极套内还设有切割刀组件,手柄通过设置在连接管内的直推管与切割刀组件连接,切割刀组件与垫刀圈配合进行切割,手柄壳体上还设置有控制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进行工作的电气组件,电气组件通过线缆连接有插头。
本实用新型预先通过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对需要切除的组织的边缘进行放电,将组织中的胶原蛋白融合,达到对组织进行粘连闭合的目的,再通过人工驱动手柄使切割刀组件和垫刀圈闭合对组织进行切除,克服了传统痔疮吻合器采用吻合钉缝合存在的缝合处出血的现象,更好的防止因缝合处渗血而导致的病发症,更佳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大大缩短了病人的康复周期。
所述的上电极组件包括套装在安装杆上的上电极块,在伸出上电极块的安装杆上套有张紧弹簧,安装杆的端部设置有对张紧弹簧进行压紧的不锈钢螺钉,圆锥形的盖帽套于安装杆的端部,且盖帽熔焊在上电极块上,所述上电极块的表面设置有环形凹腔,垫刀圈卡接在环形凹腔内。
所述的下电极组件包括环状的电极座,所述电极座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定位的陶瓷柱,下电极片为环状的电极片,下电极片的表面设置有定位孔,下电极片连接在电极座的端面,且定位孔与陶瓷柱配合,电极座固定在电极套内。
所述的下电极片的环体的宽度为1-5mm,上电极块的宽度与下电极片的宽度对应,当下电极片的环体宽度过窄时,上、下电极组件放电时,会出现组织缝合不牢固的问题,当下电极片的环体宽度过宽时,由于组织过大,造成组织凝闭需要的能量较大,也会出现组织缝合不可靠的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电极片的环体宽度,能有效保证上电极组件和下电极组件对组织的缝合的可靠性,降低手术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伟,未经张文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18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燃气化设备
- 下一篇:暖气片式超长流程多功能长效生态平板墙体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