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床病人痰培养留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1255.0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3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吴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床 病人 培养 留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卧床病人痰培养留取器。
背景技术:
病房中,有些病人的痰液比较多,医生就需要对病人的痰液进行培养留取,以检查痰液中是否含有某种物质,然后制定治疗方案,现有的条件下,病人都是将痰液吐在一次性杯中,然后医护人员再拿去进行培养、化验,这样的处理,细菌和飞沫可能会传播到空气中,会污染病房内的空气,如果设计一种能简单密封保存痰液的培养装置的话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设计一种卧床病人痰培养留取器是十分有益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卧床病人痰培养留取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旋动留取器表面的旋转拨杆,旋向左侧,便于将漱口水引流到接水盆中;旋向右侧,便于将痰液引流到痰培养瓶中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卧床病人痰培养留取器,包括容器主体、接水盆及痰培养瓶,所述容器主体开口向上,容器主体内部设有一个拨片,拨片通过转轴与外表面的旋转拨杆相连,容器主体底部设有一个三角形的导流块,导流块两侧底部各设有一个通孔,左侧通孔通过导管a与接水盆相通,右侧通孔通过导管b与痰培养瓶相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主体底部均布有四个底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主体内部设有两个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旋动留取器表面的旋转拨杆,旋向左侧,便于将漱口水引流到接水盆中;旋向右侧,便于将痰液引流到痰培养瓶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容器主体;101、拨片;1011、转轴;102、旋转拨杆;103、底脚;104、限位块;105、导流块;106、通孔;20、接水盆;201、导管a;30、痰培养瓶;301、导管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见图1及图2所示,一种卧床病人痰培养留取器,包括容器主体10、接水盆20及痰培养瓶30,所述容器主体10开口向上,容器主体10内部设有一个拨片101,拨片101通过转轴1011与外表面的旋转拨杆102相连,容器主体10底部设有一个三角形的导流块105,导流块105两侧底部各设有一个通孔106,左侧通孔106通过导管a201与接水盆20相通,右侧通孔106通过导管b301与痰培养瓶30相通。
所述容器主体10底部均布有四个底脚103。
所述容器主体10内部设有两个限位块104。
工作原理:
一种卧床病人痰培养留取器,容器主体10开口向上,容器主体10内部设有一个拨片101,拨片101通过转轴1011与外表面的旋转拨杆102相连,容器主体10底部设有一个三角形的导流块105,导流块105两侧底部各设有一个通孔106,左侧通孔106通过导管a201与接水盆20相通,右侧通孔106通过导管b301与痰培养瓶30相通,容器主体10内部设有两个限位块104,当需要将漱口水引流到接水盆20中时,逆时针转动外表面的旋转拨杆102,带动拨片101逆时针转动,当转动到拨片101碰到右侧的限位块104时,即转动到位,将漱口水倒入容器主体10开口,漱口水顺着拨片101流入到左侧的容器主体10底部,中间的三角形的导流块105可防止漱口水流入到右侧底部,漱口水顺着导管a201流入到接水盆20中;当需要将痰液引流到痰培养瓶30中时,顺时针转动外表面的旋转拨杆102,带动拨片101顺时针转动,当转动到拨片101碰到左侧的限位块104时,即转动到位,将痰液吐到容器主体10开口内,痰液顺着拨片101流入到右侧的容器主体10底部,中间的三角形的导流块105可防止痰液流入到左侧底部,痰液顺着导管b301流入到痰培养瓶3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市中心医院,未经湖州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1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