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支架的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10581.X | 申请日: | 2014-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3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曹伟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安泰新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S30/00 | 分类号: | H02S30/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支架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安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支架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目前太阳能的应用已从航天领域走向各行各业,走向千家万户,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游艇、太阳能自行车等都相继问世,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现已被广泛使用。太阳能板(即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因而太阳能板需安装在户外,如房顶等等充分受阳光辐射的地方。太阳能支架包括立柱、连接件、纵梁和横梁,习用方法是在安装现场,在纵梁上打孔,利用螺丝将纵梁与立柱锁紧,使其固定。为使太阳能板能接收更多的辐射能,太阳能板大都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由于前后立柱的高度不同,需要反复调整使太阳能支架水平。以上习用方法安装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太阳能支架的连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太阳能支架的连接装置,它包括连接件、压板、顶板和螺栓;所述的连接件的下端设有沿宽度方向贯穿全长的通孔或圆形通槽,在连接件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两条沿宽度方向贯穿全长的矩形通槽,在该矩形通槽的槽口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内延伸的凸缘;所述的螺栓穿过压板上的通孔后与顶板螺接,压板的两侧下端面分别顶压在连接件矩形通槽两侧的顶面,顶板穿设在矩形通槽内且顶板的两侧上端面分别顶靠在矩形通槽的槽口两侧壁的凸缘上。
所述的连接件的形状呈倒三角形。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下端设有沿宽度方向贯穿全长的通孔或圆形通槽,螺栓穿设在该通孔或圆形通槽内与立柱连接,连接件可以螺栓为铰接点围绕螺栓摆动一定的角度,使得固定在连接件上端的纵梁倾斜一定的角度,安装起来十分方便、快捷。此外,本实用新型由连接件、压板、顶板和螺栓等几个部件构成,结构十分的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太阳能支架的连接装置,它包括连接件1、压板2、顶板3和螺栓4。
参考图3所示,所述的连接件1的形状基本呈倒三角形,其下端设有沿宽度方向贯穿全长的圆形通槽11,在连接件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两条沿宽度方向贯穿全长的矩形通槽12(也可以是通孔),在该矩形通槽12的槽口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内延伸的凸缘13、14。
所述的螺栓4穿过压板2上的通孔后与顶板3螺接,压板2的内侧下端面顶压连接件1矩形通槽12内侧的顶面,在压板2的内侧下端面与连接件1矩形通槽12内侧的顶面之间夹合着纵梁10,压板2的外侧下端面顶压连接件1矩形通槽12外的顶面。所述的顶板3穿设在矩形通槽12内且顶板3的两侧上端面分别顶靠在矩形通槽12的槽口两侧壁的凸缘13、14上。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
如图1、图4所示,安装时,连接件1的下端穿置在立柱20顶端槽内,螺栓或铆钉30穿设在连接件1圆形通槽11与立柱20之间而将连接件1与立柱20连接,连接件1以螺栓或铆钉30为铰接点围绕螺栓或铆钉30摆动一定的角度。通过压板2、顶板3和螺栓4的共同作用,纵梁10被卡接在压板2与连接件1之间,多根横梁40间隔固定在两根纵梁1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就在于:连接件的下端设有沿宽度方向贯穿全长的通孔或圆形通槽,在连接件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两条沿宽度方向贯穿全长的矩形通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连接件的外形可有多种,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安泰新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安泰新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05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床进给装置
- 下一篇:双源一体式冷热水空调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