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衣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9939.7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2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宏伟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156200 黑龙江省绥***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衣。
背景技术
机动车是一种常见的运输工具,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出行、物流运输等均离不开机动车,但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机动车也会给我们出一些难题,比如往往在冬天会出现因为天气太冷造成机动车启动困难以及机动车的内部油液冻坏的情况发生,因此如何能够解决机动车的保温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衣,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衣,包括:车衣主体;
车衣主体包括发泡层、支撑架、聚脲层以及呢绒布层;支撑架嵌在发泡层的内部,聚脲层设置在发泡层的外壁上,呢绒布层设置在发泡层的内壁上;
车衣主体的顶部设有太阳能吸热板以吸收太阳能,车衣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太阳能散热板,太阳能散热板固定于车衣主体上,太阳能吸热板与太阳能散热板之间通过软管连接;
车衣主体的侧面设置有电动升降支架以实现车衣主体升降。
优选地,电动升降支架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上支杆以及下支杆,上支杆的两端与车衣主体相连接,下支杆用于与地面接触,上支杆与下支杆之间设置有两根折叠支杆,折叠支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杆以及所述下支杆固定连接,折叠支杆能够将下支杆推出车衣主体之外;
折叠支杆的两个折弯部穿接有一根螺杆,螺杆上设置有螺纹,螺杆与所述其中一个折弯部通过螺纹连接,与另一个折弯部通过轴承连接,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螺杆转动以使折叠支杆升降。
优选地,聚脲层的厚度为0.5cm。
优选地,呢绒布层的厚度为0.5cm。
优选地,发泡层的厚度为5-8cm。
优选地,发泡层的材质为聚氨酯泡沫。
优选地,电动升降支架为两个且对称的设置于车衣主体的两个侧面。
优选地,下支杆的两端设置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衣,其通过发泡喷涂技术制作的车衣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在机动车停放时,将车衣罩在机动车外面,再次启动时不会出现启动困难以及内部油液冻坏等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衣结构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衣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车衣主体,2太阳能吸热板,3太阳能散热板,4电动升降支架,5支撑架,6软管,7上支杆,8下支杆,9折叠支杆,10电动机,11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衣,如图1-2所示,包括:车衣主体1;
车衣主体1包括发泡层、支撑架5、聚脲层以及呢绒布层;支撑架嵌在发泡层的内部,聚脲层设置在发泡层的外壁上,呢绒布层设置在发泡层的内壁上;
车衣主体1的顶部设有太阳能吸热板2以吸收太阳能,车衣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太阳能散热板3,太阳能散热板3固定于车衣主体1上,太阳能吸热板2与太阳能散热板3之间通过软管6连接;
车衣主体1的侧面设置有电动升降支架4以实现车衣主体升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衣,在机动车停放时,将车衣罩在机动车外面,再次启动时不会出现启动困难以及内部油液冻坏等情况发生。而且车衣设置有太阳能吸热装置,可以对停放的车辆进行进一步的热传导以保温。
优选地,在车衣主体1的内部的侧面设置有支架用于固定太阳能散热板3。
优选地,电动升降支架4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上支杆7以及下支杆8,上支杆7的两端与车衣主体1相连接,下支杆8用于与地面接触,上支杆7与下支杆8之间设置有两根折叠支杆9,折叠支杆9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杆7以及下支杆8固定连接,折叠支杆9能够将下支杆推出车衣主体之外;
折叠支杆9的两个折弯部穿接有一根螺杆11,螺杆11上设置有螺纹,螺杆与其中一个折弯部通过螺纹连接,与另一个折弯部通过轴承连接,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电动机10,电动机10带动螺杆11转动以使折叠支杆升降。
这样车衣主体能够在电动升降支架的电动遥控操作下实现升降,具体把车衣安装在机动车上时,先用电动升降支架把车衣主体支到比机动车稍高的位置,然后放置于机动车的上方,再通过遥控使电动升降支架降到使车衣主体能够很好地覆盖机动车的地方即可。
为了保证车衣的硬度,聚脲层的厚度最好为0.5cm,这个尺寸可以满足要求,如果过厚不实用也浪费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宏伟,未经王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99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