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漆包线生产的双层空气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9417.7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7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董树林;董树锋;刘铁忠;张金生;赵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经纬电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46/3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刘英兰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漆包线 生产 双层 空气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漆包线生产的双层空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电器、家用电器、电讯、电子产品等的迅速发展,给漆包线带来了较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但是在漆包线生产过程中需严格对生产车间的空气进行过滤以满足生产产品质量的要求。
杂质对漆包线生产的质量影响几乎是致命的,杂质的成分非常复杂且源头众多,主要有溶剂中的杂质与漆槽中的杂质、导线表面残留的杂质及空气当中的杂质;加强导线的涂漆前的清洗,对溶剂的源头加强控制,并对涂漆盒重点清洗,就可以除去大部分杂质;唯独空气当中的杂质消除比较困难。空气中的杂质对漆包线的影响,例如杂质漂浮在空气中自然落下并附着在漆膜上,还有杂质被上导轮的冷却风机强制吹到漆膜上;现有的用于漆包线生产的普通空气过滤器基本上都是单层的,而且过滤片与骨架之间往往存在缝隙,结构设计欠佳。这就使很大一部分空气杂质通过缝隙弥散在车间内,使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产品的生产质量,易造成质量隐患;故此严重地制约着漆包线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成为漆包线生产发展的一大难题。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漆包线生产的双层空气过滤装置,提高过滤空气杂质的效率,保证漆包线生产车间的过滤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性能安全可靠、应用方便的用于漆包线生产的双层空气过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漆包线生产的双层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帆布螺旋排烟管、管箍、盖板、镙钉、过滤片、过滤器框架、内层插槽及外层插槽;该装置主体为过滤器框架,其上端面平行设有盖板, 环过滤器框架四周的侧面设有过滤片;所述盖板上间隔开孔分别与设有的帆布螺旋排烟管联通;过滤器框架分别对应设有内层插槽与外层插槽。
所述内层插槽为垂直方向设置,外层插槽为水平方向设置。
所述过滤器框架与其上端面设有的盖板通过镙钉固定连接。
所述帆布螺旋排烟管与盖板连接的一端采用管箍固定,另一端与上导轮风机的吸风口相连。
所述过滤器框架的四周外围分别设有密封条,并采用快丝与过滤器框架固定。
所述内层插槽、外层插槽的中间部位分别设置隔条。
所述过滤片采用材料为聚酯纤维中效过滤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过滤器框架,并且采用了内层插槽、外层插槽结构的双层过滤片,大大增强过滤效果;在过滤片方面,采用聚酯纤维中效过滤棉,它具有耐高温、不易燃、自熄灭、抗湿度大等优点。配合设有的密封条与隔条,能很好的消除过滤器框架与过滤片之间的缝隙。通过应用该空气过滤装置,能有效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使得车间空气中的灰尘等固体漂浮物的含量大大的下降,所生产漆包线的杂质不良率大大下降;对提高漆包线的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简便,操作方便,有效提高生产车间的空气质量,从而大大提高漆包线的生产质量和产量,且保证生产安全可靠,应用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器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帆布螺旋排烟管,2管箍,3 盖板,4镙钉,5过滤片,6 过滤器框架,7内层插槽,8外层插槽,9密封条,10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漆包线生产的双层空气过滤装置,该装置包括帆布螺旋排烟管1、管箍2、盖板3、镙钉4、过滤片5、过滤器框架6、内层插槽7及外层插槽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经纬电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经纬电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9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