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油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8991.0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3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正宇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31/02 | 分类号: | F16N31/02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刘世勇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油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废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减小刀具与背加工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往往在加工过程中不断加入润滑油,不但能起到润滑的作用而且能带走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热量。然而在工件加工结束后其表面通常粘附有大量的润滑油,现有技术普遍采用将被加工后的零件静置在容器内让粘附在零件表面的润滑油自然滴落,其滤油效率不高且很难将零件表面的润滑油处理干净,从而造成润滑油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废油回收装置,能有效的回收零件加工后残留在表面的润滑油,提高润滑油的回收效率和循环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油回收装置,包括存料槽(1)和位于其下方的机座(6),存料槽(2)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料口(3)和进料口(2);所述出料口(3)与存料槽(2)的连接端设置有可活动的挡板(4),所述挡板(4)可以在存料槽(2)侧壁上开设的槽(103)内上下移动;所述存料槽(1)的底部为滤油底板(101);所述滤油底板(101)的下方设置有上口大下口小的导油斗(5);所述机座(6)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负压风机(7);所述机座(6)的底部设置有集油槽(8),所述集油槽(8)能在机座(6)底部自由平移进出。
其中,滤油底板(10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滤油孔(102)。
其中,导油斗(5)的上开口包含所有的滤油孔(102)。
其中,负压风机(7)的叶片外设置有滤油网罩(701)。
其中,集油槽(8)的右侧设置有把手(80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废油回收装置内设置一台负压风机,能大大提高废油的回收效率,每天可以回收大量废旧油,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废油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废油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废油回收装置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废油回收装置中负压风机的滤油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废油回收装置的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存料槽1和位于其下方的机座6,存料槽2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料口3和进料口2;所述出料口3与存料槽2的连接端设置有可活动的挡板4,所述挡板4可以在存料槽2侧壁上开设的槽103内上下移动;所述存料槽1的底部为滤油底板101;所述滤油底板101的下方设置有上口大下口小的导油斗5;所述机座6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负压风机7;所述机座6的底部设置有集油槽8,所述集油槽8上设置有把手801,方便其在机座6底部自由平移进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油底板10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滤油孔102,滤油孔102均匀分布在滤油底板101上可以使从零件表面滴下来的废油快速通过滤油孔102,避免过多的废油积累在滤油底板101上影响回收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斗5的上开口包含所有的滤油孔102,保证了废油在通过滤油底板101上的滤油孔102后能全部通过导油斗5进入机座6底部的集油槽8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负压风机7的叶片外设置有滤油网罩701,一方面可以防止进入机座6内的废油吸入负压风机7内,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外界的灰尘等杂质进入机座6内污染集油槽8中的油。
使用时,进料口2与加工机床相连,零件加工结束后通过进料口2滑入存料槽1内,此时存料槽1左端的挡板4为关闭状态,因此零件会累积在存料槽1内;随着机座6内负压风机7的工作,机座6内产生一定的负压,位于滤油底板101上的零件在该负压的作用下其表面残留的润滑油不断脱离零件表面,随后废油通过滤油底板101上的滤油孔102进入存料槽1下方的导油斗5。由于导油斗5采用上口大下口小的结构能使滤油底板101上滴落的废油集中流入位于机座6底部的集油槽8中。集油槽8为抽屉式设计,当集油槽8内的废油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可以将集油槽8从机座6内取出,完成废油的回收工作。
当废油回收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可将位于存料槽1左端的挡板4打开,从而将那些表面润滑油基本处理干净的零件通过出料口3从存料槽1中取出。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零件表面废油的回收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润滑油循环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正宇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正宇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8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控温自启动式稀油站
- 下一篇:一种转子式变量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