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节电长明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7997.6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3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汉;解青;任淑萍;李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汉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06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电 长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没有自然光照射场所使用的强节电长明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没有自然光照射、无法采集自然光的场所,如暗室、暗走廊、洗手间以及地下室,大部分采用节能灯,有少部分采用LED灯。节能灯因其节电率不太高、经常开关容易损坏、本身使用寿命较短且灯体内有汞气毒之公害正有待于被LED灯取代。现行使用的LED灯,均有电阻元件,因为电阻耗电,灯的节电率受到限制,并且灯体需要散热而设有通气孔,这样不能防淋防潮,开灯或关灯需用开关操作,频繁开关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光照度强、耗电量极其小的强节电长明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节电长明灯,包括灯壳与灯罩构成的密闭灯腔;其特征在于:密闭灯腔内装有交流电容、整流桥、电解电容与灯珠固定板;灯珠固定板上安装依次串联的N个LED灯珠;灯壳底座固定设有两根导电杆,每根导电杆通过第一导线连接于整流桥的交流节点,交流电容串接于任意一根第一导线,整流桥的直流节点的正极通过第二导线与第一个LED灯珠的正极连接,整流桥的直流节点的负极通过第三导线与第N个LED灯珠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的正极、负极分别并接于第二导线、第三导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以光强射角大的LED灯珠作为发光源,并将多只LED串接在一起,使其产生强光并能较大角度地照射,本实用新型的交流降压电路由第一导电杆经交流电容再经整流桥的两个交流节点回到第二导电杆,整个回路以第一导线串联而成;直流稳压电路由整流桥、电解电容和串联后的N个LED灯珠按相同极性通过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并联而成。将作为插头的导电杆直接插入安装在墙体的220V交流电源插座,N个LED灯珠即发光照明,因为使用的LED灯珠功率极其小,一经插接于电源插座后无需拔下,为使用场所一直照明,让灯处于长明灯状态,不需要开关控制,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没有电阻,发明人制作的强节电长明灯为0.5W,一只0.5W的本实用新型,每月耗电仅为0.36KWh(度),其光亮度略大于3W的节能灯,节电效果好,光亮度强,因为没有通气孔,不拍水淋,经发明人实验,在卫生间的电源插座插接了三年,尚未损坏,表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在三年以上。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发明人制作的样品长×宽×高为30mm×30mm×50mm;是适用于暗室、暗走廊、洗手间以及地下室的理想之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灯壳,2—灯罩,3—灯珠固定板,4—第一导电杆,5—第二导电杆,6—交流电容,7—整流桥,8—电解电容,9—LED灯珠,10—第二导线,11—第三导线,12—第一导线,13—密闭灯腔,A—第一导电杆接点,A1—第二导电杆接点,B、B1—整流桥的交流节点,C—整流桥的直流节点的正极,C1—整流桥的直流节点的负极,D—LED灯珠正极,D1—LED灯珠负极,E—电解电容正极,E1—电解电容的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强节电长明灯,包括灯壳1与灯罩2构成的密闭灯腔13;密闭灯腔13内装有交流电容6、整流桥7、电解电容8与灯珠固定板3;灯珠固定板3上安装依次串联的七个LED灯珠9;灯壳底座固定设有第一导电杆4与第二导电杆5,第一导电杆接点A通过第一导线12连接于整流桥的交流节点B,第二导电杆接点A1通过第一导线12连接于整流桥的交流节点B1,交流电容6串接于与第一导电杆4连接的第一导线12,整流桥的直流节点的正极C通过第二导线10与第一个LED灯珠的正极D连接,整流桥的直流节点的负极C1通过第三导线11与第七个LED灯珠的负极D1连接,电解电容的正极E并接于第二导线10、电解电容的负极E1并接于第三导线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完善,第一导电杆4与第二导电杆5外表面设有螺纹,与插座连接的更加紧实,不会松动。
本实施例LED灯珠的数量为七个;根据发光强度的需要,本实用新型装设LED的数量可以增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汉,未经杨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79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