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驻车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07591.8 | 申请日: | 2014-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3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顾振宇;赵成福;赵雪松;梅相楠;王志明;王明成;卢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63/34 | 分类号: | F16H63/34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离合器 自动变速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驻车系统,属于汽车制造业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中,变速器各挡位主动齿轮按奇、偶数挡位分别与输入轴上设置的两个离合器C1、C2连接,离合器C1、C2交替传递动力以实现挡位切换。DCT工作时,车辆先以某个挡位运行,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TCU)根据相关传感器的信号判断即将进入工作的下一挡位,因该挡位离合器分离还未传递动力,故指令液压控制电磁阀十分方便的控制换挡执行系统,预先啮合这一挡位,在车辆运行达到换挡点时,只需要将正在工作的离合器分离,同时将另一个离合器接合,则使汽车以下一个挡位行驶。在换挡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始终不断的被传递到车轮,所以这样完成的换挡过程为动力换挡。车辆实现了动力换挡过程,将极大的提高换挡舒适性,同时也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使车辆油耗和排放等方面有所改善。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现有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驻车机构一般采用驻车齿轮、驻车棘爪、拉杆、固定器、与驻车棘爪连接的回位扭簧等零部件,当驻车棘爪转动时可与驻车齿轮啮合或脱离。但是,在这些设计中一般采用拉杆在固定器中纵向摆动,这样不仅占用了变速器内的很大空间,布置不方便,而且驻车效果也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驻车系统,其采用拉杆在固定器中横向摆动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和布置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驻车系统, 由驻车齿轮、驻车棘爪、固定器、固定螺栓、板簧、扇形板、推臂、拉杆、固定螺栓、支架、回位扭簧、限位垫片、油封、螺母和换挡臂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器为半圆形结构,换挡臂﹑推臂和扇形板安装在换挡轴上,拉杆安装在推臂上,前端搭在固定器半圆形孔内,拉杆可在固定器上往复滑动,拉杆在固定器中横向摆动;驻车齿轮安装在变速器中间轴上,驻车棘爪绕驻车轴转动,拉杆上的驻车销具有两个锥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成本低,驻车承载能力强,换挡定位准确,可实现PRNDS五个挡位,包括驻车挡﹑倒挡﹑空挡﹑前进挡和运动挡,换挡力小且手感好,保证车辆P挡驻车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驻车系统, 由驻车齿轮1﹑驻车棘爪2﹑固定器3﹑固定螺栓4﹑板簧5﹑扇形板6﹑推臂7﹑拉杆8﹑固定螺栓9﹑支架10﹑回位扭簧11﹑限位垫片12﹑油封13﹑螺母14和换挡臂15、换挡轴16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器3为半圆形结构,换挡臂﹑推臂和扇形板安装在换挡轴上,拉杆安装在推臂上,前端搭在固定器半圆形孔内,拉杆8可在固定器3上往复滑动,拉杆8在固定器3中横向摆动;驻车齿轮安装在变速器中间轴上,驻车棘爪绕驻车轴转动,拉杆8上的驻车销具有两个锥角结构。
换挡臂15通过螺母14固定在换挡轴16上,推臂7和扇形板6通过弹簧销安装在换挡轴16上。换挡时,人推动换挡手柄,经变速器外侧的换挡拉杆作用在换挡臂15上,换挡臂15转动,实现PRNDS挡位的转换。各个挡位由板簧5和扇形板6配合定位。板簧5由弹簧片﹑销轴和套管组成,套管套在销轴上在扇形板6的凹槽内滚动,这样设计把滑动摩擦变成了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阻力。板簧5具有变形位移小,弹簧力大且平稳,寿命高和安装方便的特点。驻车棘爪2和回位扭簧11通过转轴固定在支架10上。R﹑N﹑D﹑S挡相互转化时,推臂7推动拉杆8前后水平移动,此时不产生驻车作用。当挡位停在P挡(驻车挡)时,外力通过推臂7推动拉杆8,其上的圆柱销在推力的作用下克服回位扭簧11的阻力推开驻车棘爪2,并将其压入驻车齿轮1的齿槽内,实现P挡驻车功能。如果驻车棘爪2恰巧不能伸入齿槽内,而是卡在齿顶时,拉杆8上的弹簧被压缩,圆柱销被卡在固定器3和驻车棘爪1之间。此时,驻车系统不能产生驻车功能,当车辆出现溜车时,驻车齿轮1会随着中间轴转动,驻车棘爪2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被压入驻车齿轮1的齿槽内,最终实现驻车功能。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整车振动驻车棘爪2可能被推入驻车齿轮1的齿槽内,回位扭簧11具有防止其误被推入齿槽内的功能,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75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