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皱真丝弹力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7266.1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2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3D15/08 | 分类号: | D03D15/08;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皱 真丝 弹力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丝面料,尤其涉及一种抗皱真丝弹力织物。
背景技术
真丝属天然蛋白质纤维,其核心“丝素”中含有十八种氨基酸,与人体皮肤结构相似,其特殊的纤维成份和分子结构及排列,成就了真丝织物外观高雅、手感柔软滑爽、吸湿透气性好等优点。但真丝的特殊纤维成份和分子结构及排列也使真丝织物具有一些明显的缺陷,其抗皱能力,回弹性能相对于化纤织物差,易产生劈裂现象,不能满足人们要求,这些缺陷使得人们在实际服用过程中,经常会有束缚之感,这使得真丝织物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回弹性好,抗劈裂的真丝面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弹性好,抗劈裂吸湿透气好的抗皱真丝弹力织物,织物表面呈现凹凸变换、明暗相间的立体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皱真丝弹力织物,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其创新点在于:经纱由A、B、C三组不同捻度和捻向的真丝按1A1B1A1C的顺序排列组成,纬纱由E、F两组不同捻度和捻向的有光人造丝及真丝与氨纶丝复合而成的包芯丝按1E1F的顺序排列,织物正反两面结构相同;采用甲、乙两个显色组织构成表里换层组织,显色组织甲以3/1↗为表组织,以1/1为里组织;显色组织乙采用1/1为表组织,3/1↗为反面组织;甲、乙两个显色组织构成两个不同的方块呈格形间跳组成,对应每一个方块,织物为局部双层的袋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A、B、C三组经纱均采用20/22D×2真丝,其中,A组经纱的捻度为3T/cm,捻向为S捻,B组经纱的捻度为26T/cm,捻向为Z捻;C组经纱的捻度为26T/cm,捻向为S捻;所述纬纱中E组纬纱为100D有光人造丝,捻度为14T/cm,捻向为Z捻,F组纬纱为20/22D×2真丝+20D氨纶丝,捻度为3T/17 T/cm,捻向为S/S。
进一步的,所述织物的经密为130~165根/厘米,纬密65~70根/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真丝与有光人造丝及真丝与氨纶丝复合而成的包芯丝进行交织,人造丝作为纬纱与经纱交织构成织物表面,可局部提高织物表面光泽和织物的吸湿透气性能;真丝与氨纶丝复合而成的包芯丝作为纬纱与经纱交织,在织物纬向产生较大弹性,提高织物的回弹性和抗撕裂性能;
2)利用强捻纱交织,织物表面会产生绉类织物的外观效果,再通过捻向的改变,织物表面会产生不同方向的光带,使织物表面光泽减弱,产生哑光现象,这有利于进一步凸显绉类织物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表里换层组织的纹样图。
图中,a-甲组织;b-乙组织。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显色组织甲的组织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显色组织乙的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一种真丝弹力交织织物,由A、B、C三组不同捻度和捻向的真丝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纬纱由E、F两组不同捻度和捻向的有光人造丝及真丝与氨纶丝复合而成的包芯丝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一、纱线
1.1 经纱规格
本实施例经纱使用规格如表1所示。
表1 经纱使用规格参数
20/22 D真丝为市场上销售的常规品种,市场货源充足,购货方便快捷,无需专门定制,有利于降低原料成本。
A经纱合股捻度为3 T/cm,捻度小,纱线表面纤维排列平直度高,有利于提高真丝织物的表面光泽。B、C经纱合股捻度为26 T/cm,捻度较大,形成强捻纱,织成织物后,织物的内应力也较大,在后整理过程中,织物为了释放这部分内应力,织物表面会产生绉类织物的外观效果。
B、C经纱分别为Z捻和S捻,当两种纱线在织物中交错排列时,因捻向不同,织物受到光线照射时,表面会产生不同方向的光带,从而使织物表面光泽减弱,产生哑光现象,这有利于进一步凸显绉类织物的外观效果。
1.2 纬纱规格
本实施例纬纱使用规格如表2所示。
表2纬纱规格参数
100 D有光人丝作纬纱,与经纱交织构成织物表面,可局部提高织物表面光泽;此外,人丝的吸湿透气性能也很好,与人体接触,不会降低织物穿着的舒适性;同时,因有光人丝的价格较低,可降低织物的原料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72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专用于配置肥料的混料装置
- 下一篇:微量元素添加喷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