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厂房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6928.3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3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施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9/00;F21V33/00;F21W131/4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厂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尤其涉及一种厂房灯。
背景技术
厂房灯是一种常用的灯具,需要配合厂房的环境,一般的要求是需要高亮度,对此,一般的厂房灯都是采用的高功率的灯泡,但是此种情况下,厂房灯容易出现发热量较大,进而影响厂房灯工作寿命的情况,同时由于悬吊高度较高,希望有较少的维护次数,而这些是目前厂房灯不具备的。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894732A,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公开了一种无极灯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罩,所述灯罩具有灯座;和安装在所述灯座上的无极灯,所述无极灯包括:与所述灯座相互配合的灯口;安装在所述灯口上的导热金属棒和激励源;内管,其中,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导热金属棒之间形成有凹形空腔;灯泡玻壳,其中所述灯泡玻壳内壁和所述内管外壁上涂有三基色荧光粉;主汞齐存储管,所述主汞齐存储管与所述内管和灯泡玻壳之间形成的空间相互连通;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的激励线圈,所述激励线圈的磁芯与所述导热金属棒相插接;和辅助汞齐,其中,所述辅助汞齐在所述内管外壁上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灯罩出光面的距离最远以保证所述无极灯安装在所述灯座上之后所述辅助汞齐位于所述内管外壁的最高点。但是此技术方案也有一个比较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极灯的热量很高容易对线路板造成影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隔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的技术方案存在热量很高容易对线路板造成影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隔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隔热,加强隔热效果、稳定性好的厂房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厂房灯,包括挂钩、上盖、下盖、散热底座、灯罩和灯泡体,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与所述的挂钩连接,所述上盖的下缘与所述下盖的上缘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设置有电路板空腔,所述下盖的下表面与所述散热底座连接,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灯罩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灯泡体的外侧,所述灯泡体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底座为耦合器散热底座,所述厂房灯还包括电路控制板、负离子发生器和耦合器组件,所述电路控制板固定在所述电路板空腔内,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固定在所述电路控制板上,所述下盖上对应负离子发生器位置开设有一个导通耦合器散热底座的通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发生部穿过通孔设置与所述耦合器散热底座内,所述耦合器组件的上端与耦合器散热底座固定连接,耦合器组件还与所述电路控制板电连接,所述耦合器组件的下端与所述的灯泡体连接,所述上盖和下盖的侧壁均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口,所述上盖的面积大于所述电路控制板面积的两倍。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保证了厂房灯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散热,散热和通风足够,同时,负离子发生器的设置应用在灯上,起到了环保杀菌的作用,对于大人数、高密度的厂房来说,起到了很好的环保作用,而且负离子的产生也可以去除杂质,不会有太多的灰尘附着在泡体上,减少了擦拭泡体的次数。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和下盖整体呈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下盖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的卡勾,所述耦合器散热底座的上表面对应卡勾的位置设置有卡扣,所述的卡扣与所述的卡勾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的挂钩与所述的上盖为螺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和下盖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加强筋。外凸加强筋的设置起到了加强结构的作用,防止了上盖和下盖上因为开设了通风口而导致结构强度变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保证了灯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散热,散热和通风足够,同时,负离子发生器的设置应用在灯上,起到了环保杀菌的作用,对于大人数、高密度的厂房来说,起到了很好的环保作用,而且负离子的产生也可以去除杂质,不会有太多的灰尘附着在泡体上,减少了擦拭泡体的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挂钩、上盖、下盖和散热底座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挂钩,2、上盖,3、下盖,4、散热底座,5、灯罩,6、灯泡体,7、电路控制板,8、负离子发生器,9、耦合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6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减小的交叉层角度的复合层压板
- 下一篇:一种DRAM双芯片堆叠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