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子锁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06144.0 | 申请日: | 2014-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2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宣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子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带遥控钥匙的电子锁。
背景技术
传统钥匙和锁存在一下的问题:1、钥匙孔在门外,钥匙有时会卡断在锁孔内或被人恶作剧堵住锁孔。2、会被不法分子暴力破坏。针对传统锁具存在的问题,于是产生了电子锁,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电子锁基本都有门外识别设备,如指纹类电子锁、密码类电子锁、IC卡类电子锁等等,门外都会有对应的开锁识别设备。电子锁的弊端就是可以让盗贼对锁具的安装位置一目了然,依然可以实施暴力破坏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锁和一般电子锁存在的问题,即能够从外部能很容易地判断出锁具的位置,容易被不法分子实施破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不容易判断出具体锁具位置的智能电子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电子锁,包括锁体和遥控钥匙,所述锁体包括上盖,中壳,锁销、底壳和锁扣,所述锁销固定在底壳内,所述锁销通过移动来与锁扣配合连接,所述上盖,中壳,底壳依次扣合一起。所述底壳上设有电机固定座,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座上,电机上设有齿轮,所述锁销固定在齿条上,所述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锁销上设有应急锁销,所述应急锁销的一端延伸到底壳外。所述中壳的底部固定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电机相连。所述控制板上设有手动上锁按钮、天线、指示灯、蜂鸣器和配码按键。所述电池固定在中壳的顶部,电池与控制板相连。所述遥控钥匙包括壳体,控制板和电池。所述电池与主控板相连。所述控制板和电池固定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开按钮和关按钮,所述开按钮和关按钮分别与控制板相连。所述主控板上设有配码按钮。
进一步的,锁体上设有DC5V插口,控制板上设有继电器,所述DC5V插口与继电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固定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控制板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透光孔,透光孔内固定有透光材料制成的透光罩。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锁具安装在门内,门外看不见、摸不着,门外无识别设备,无从判断出具体的锁具位置。有效防止盗贼根据锁具位置实施暴力开锁,同时也能防止他人对锁进行恶作剧。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电子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智能电子锁的装配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遥控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盖,2、中壳,3、锁销,4、底壳,5、锁扣,6、电机固定座,7、电机,8、齿轮,9、应急锁销,10、控制板,11、手动上锁按钮,12、天线,13、指示灯,14、蜂鸣器,15、电池,16、壳体,17、开按钮,18、关按钮,19、DC5V插口,20、固定底板,21、透光孔,22、透光罩,23、配码按键,24、继电器,25、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式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智能电子锁,包括锁体和遥控钥匙,所述锁体包括上盖1,中壳2,锁销3、底壳4和锁扣5。所述锁销3固定在中壳2内,所述锁销3通过移动来与锁扣5配合连接,所述上盖1,中壳2,底壳4依次扣合一起。
所述底壳4上设有电机固定座6,电机7固定在电机固定座6上,电机7上设有齿轮8,所述锁销3固定在齿条25上,所述齿条25与齿轮8相互啮合。所述锁销3上设有应急锁销9,所述应急锁销9的一端延伸到底壳4外。锁体上设有DC5V插口19,控制板上设有继电器24,所述DC5V插口19与继电器24相连。所述底壳4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固定底板20。
所述中壳2的底部固定有控制板10,所述控制板10与电机7相连。所述控制板10上设有手动上锁按钮11、天线12、指示灯13、蜂鸣器14和配码按键23。所述电池15固定在中壳2的顶部,电池15与控制板10相连。
所述上盖1与控制板10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透光孔21,透光孔21内固定有透光材料制成的透光罩22。
所述遥控钥匙包括壳体16,控制板和电池。所述电池与主控板相连。所述控制板和电池固定在壳体16内,所述壳体上设有开按钮17和关按钮18,所述开17按钮和关按钮18分别与控制板相连。所述主控板上设有配码按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61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