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面并排充气内胎和气门嘴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05697.4 | 申请日: | 2014-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星 |
| 主分类号: | B60C5/24 | 分类号: | B60C5/24;B60C2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6072 广东省肇庆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侧面 并排 充气 内胎 气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内胎和气门嘴。
背景技术
轮胎分为无内胎轮胎和内胎轮胎,内胎轮胎通常由外胎、内胎、垫带三部分组成。内胎是带有气门嘴的环形胶管。
气门嘴是给轮胎充放气,并维持轮胎充气后保持一定压力的密封。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专利相关对‘特兰特轮胎’的重新写,由于该两个实用新型(大概于2010年08月31日提交纸质的专利申请)内容、次序、相互关系存在错漏百出、重复。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技术问题是:分散充气内胎爆胎产生的危害,推迟时间补胎,保障轮胎继续安全行驶。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面并排充气内胎和气门嘴,所述侧面并排充气内胎,由至少两个充气内胎的胎侧之间相互密封连接,形成一个总体充气内胎,该个总体充气内胎的内圈面中有一道凹槽,凹槽中至少有两个孔,每个孔对应为该个总体充气内胎内的每个充气内胎输入流体。
一种侧面并排充气内胎和气门嘴,所述气门嘴,有一个开口的管道,开口内有螺纹,可配合气门芯螺纹连接;管道中有至少两个内外贯穿管身的孔,每个孔对应与每条输气管的一端密封连接;管道内有一块密封块,密封块下面有弹簧提升且密封关闭管道内每个孔的流动;密封块受力向上或下移动,可同时控制对应管道内每个孔的打开或者关闭流动。
所述的该个总体充气内胎的内圈面中的凹槽有一个所述的气门嘴,两者一体连接,而气门嘴中的每条输气管的另一端对应与凹槽中的每个孔密封连接。
有益效果是:保持轮胎的稳定性和持续行驶,相对提升充气内胎的性价比和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线剖视放大的构造示意图。
图1、图2、图3中1.充气内胎,2.胎侧,3.总体充气内胎,4.内圈面,5.凹槽,6.孔。
图4是气门嘴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中11.开口,12.管道,13.螺纹,14.气门芯,15.孔,16.输气管,17.密封块,18.弹簧,19.气门嘴,20.阀门。
图中1.充气内胎,2.胎侧,3.总体充气内胎,4.内圈面,5.凹槽,6.孔;11.开口,12.管道,13.螺纹,14.气门芯,15.孔,16.输气管,17.密封块,18.弹簧,19.气门嘴,20.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侧面并排充气内胎和气门嘴,所述侧面并排充气内胎,由三个1充气内胎的2胎侧之间相互密封连接,形成一个3总体充气内胎,该个3总体充气内胎的4内圈面中有一道5凹槽,5凹槽中有三个6孔,每个6孔对应为该个3总体充气内胎内的每个1充气内胎输入流体。
如图4所示,一种侧面并排充气内胎和气门嘴,所述气门嘴,有一个11开口的12管道,11开口内有13螺纹,可配合14气门芯螺纹连接;12管道中有三个内外贯穿管身的15孔,每个15孔对应与每条16输气管的一端密封连接;12管道内有一块17密封块,17密封块下面有18弹簧提升且密封关闭12管道内每个15孔的流动;17密封块受力向上或下移动,可同时控制对应12管道内每个15孔的打开或者关闭流动。
所述的该个3总体充气内胎的4内圈面中的5凹槽有一个所述的19气门嘴,两者一体连接,而19气门嘴中的每条16输气管的另一端对应与5凹槽中的每个6孔密封连接。
把上述充气内胎装配于一个相应的外胎(图中没有显示)中,然后对该个3总体充气内胎内的19气门嘴进行充气时,12管道内的14气门芯20阀门受力向下压输入气体的同时压下17密封块向下移动,12管道内的每个15孔同时打开流动,再通过16输气管对应为该个3总体充气内胎内的每个1充气内胎输入气体,充气完毕后,12管道内的14气门芯20阀门复位密封,而17密封块受到18弹簧提升向上移动复位,并且密封关闭12管道内每个15孔的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星,未经陈永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56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