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5458.9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3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邹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洪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6;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40402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 穿刺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肠胃道、胆道等。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而现有外科引流管均需要在引导针的牵引下从体内戳孔引出体外,但现有引导针外壁比较光滑,手术中医务人员带着手套将引导针穿出人体时,由于手滑的原因经常会划伤到手指;同时由于现有的引流管是直接套在穿刺针尾部上,故其外壁直径比引导针本身直径大,在穿刺的时候,医务人员还必须对穿刺孔进行扩创处理,才能顺利的将引流管从体腔内拉出,操作十分复杂,而且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的穿刺针外壁光滑,容易伤到医务人员,以及在穿刺时需要对穿刺孔进行扩大才能拉出引流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引导针,与引导针一端相连的引流管,以及与引导针另一端相连的针帽;所述引导针与针帽相连的一端为尖头状,与引流管相连的一端设有与引流管相连的固定件;所述针帽内壁上设有三个以上用于防止引导针相对针帽转动的凸起条;所述引流管与引导针相连的一端内壁还设有与固定件相连的扣合件,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引导管靠近引流管的一端外壁上还设有防滑层;所述引流管外壁直径小于等于引导针外壁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引导针相连的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相连的连接头;其中,连接杆的外径直径小于引流管的内径直径;所述连接头与扣合件相连。
再进一步地,所述扣合件包括设置于引流管内且可套接于连接头上的套头,以及设置于引流管内且可防止连接头脱离引流管的阻挡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引导针外壁上设有防滑层,医务人员在进行穿刺时,手捏在防滑层处,这样就能保证医务人员在进行穿刺时,穿刺针不会从医务人员手滑脱,从而确保了在进行穿刺时不会伤到医务人员自己。
(2)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外壁直径小于或等于引导针外壁直径,在穿刺成功后需将引流管拉出人体时,无需对穿刺孔进行扩创处理即可很顺利的将引流管拉出,操作十分方便。
(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针帽,在不使用本实用新形时,针帽是套在引导针上,用于防止针尖伤到使用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与引导针通过连接头和扣合件相固定,在实际使用时,套头则可套住连接头的端部,而阻挡环则可防止连接头从引流管中滑脱,保证了引导针和引流管在进行穿刺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针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引导针针尖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针帽,2-引导针,3-引流管,4-固定件,5-凸起条,6-扣合件,7-通孔,8-连接杆,9-连接头,10-套头,11-阻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洪,未经邹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54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比重清选机纵横调节机构
- 下一篇:基于调节角度的喷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