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副驾驶位辅助刹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4814.5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3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在林;段兴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08 | 分类号: | B60T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副驾驶 辅助 刹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副驾驶位辅助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也屡屡频发。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关注的事情很多,比如路标、道路上的障碍、前后车辆行驶状况等等,甚至会出现驾驶员扭头说话、抽烟等不看前方道路的情况。一旦前方车辆出现骤停情况,驾驶员来不及刹车,以致发生两车相撞或者刮伤的事故,严重时会出现车毁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副驾驶位辅助刹车系统,以解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不能及时有效地刹车,很容易导致车辆相撞或刮伤等交通事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副驾驶位辅助刹车系统,包括制动装置和助力泵,所述助力泵连接一设于主驾驶室内的刹车踏板,驾驶员作用于刹车踏板上通过助力泵带动制动装置对汽车进行制动,所述助力泵还连接一辅助刹车转换装置,所述辅助刹车转换装置连接一辅助刹车按钮,所述辅助刹车转换装置用以将辅助刹车按钮的电信号转化为机械信号作用于助力泵上,所述辅助刹车按钮设于副驾驶位上。
其中,所述辅助刹车按钮设于右车门上。
其中,所述辅助刹车按钮设于右车门的车门开启把手一侧。
其中,所述辅助刹车按钮设于副驾驶座椅侧边处。
其中,所述辅助刹车按钮设于中控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本系统通过副驾驶室的乘员按压辅助刹车按钮可产生刹车信号对行进车辆进行短暂制动,还可以通过持续按压辅助刹车按钮将车辆完全制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系统结构简单可靠;
2.本系统所需空间小,提高了车内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布置方式灵活多变,适用于各种车型上;
3.驾驶员、副驾驶位的乘员均能在车辆处于危险情况时进行刹车,提高了车辆行驶时的安全系数;
4.与依靠车辆前后传感器进行主动刹车的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可靠性更高,错误刹车次数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汽车副驾驶位辅助刹车系统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汽车副驾驶位辅助刹车系统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汽车副驾驶位辅助刹车系统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汽车副驾驶位辅助刹车系统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副驾驶座椅;
2:右车门;
3:车门开启把手;
4:辅助刹车按钮;
5:辅助刹车转换装置;
6:刹车踏板;
7:助力泵;
8:制动装置;
9:中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不能及时有效地刹车,很容易导致车辆相撞或刮伤等交通事故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副驾驶位辅助刹车系统。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副驾驶位辅助刹车系统,包括制动装置8和助力泵7,所述助力泵7连接一设于主驾驶室内的刹车踏板6,驾驶员作用于刹车踏板6上通过助力泵7带动制动装置8对汽车进行制动,所述助力泵7还连接一辅助刹车转换装置5,所述辅助刹车转换装置5连接一辅助刹车按钮4,所述辅助刹车转换装置5用以将辅助刹车按钮4的电信号转化为机械信号作用于助力泵7上,所述辅助刹车按钮4设于副驾驶位上,位于右车门2的车门开启把手3一侧。副驾驶位的乘员不会主动去触动右车门2的车门开启把手3周边区域,这也有效地避免了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副驾驶位的乘员按压一下辅助刹车按钮4,辅助刹车按钮4则产生1-5秒钟的刹车电信号,从而对车辆制动1-5秒钟,在这时间内,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踩踏制动踏板6进行刹车。若副驾驶位的乘员一直按压辅助刹车按钮4,则可以不需要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6,将车辆完全制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辅助刹车按钮4设于副驾驶座椅1侧边处。副驾驶位的乘员不会主动去触碰副驾驶座椅1的侧边处,这也有效地避免了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48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高密封性滚珠丝杠
- 下一篇:一种彩超用镇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