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4627.7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3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夏宝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宝义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18;F23D14/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132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燃烧器,主要用于家用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燃烧器的主要结构包括外壳、天井管、喷火盖和进气管,在设有封底的圆筒形的外壳的内部设有同轴的天井管,喷火盖设在外壳的上端,在外壳的底部中心或侧面径向连接进气管(内含空气入口和燃气入口),其存在的缺点是:燃气与空气在进入燃烧器后混合不充分,燃烧动力不足,热效率低,造成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燃烧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燃气与空气在进入燃烧器后混合不充分,燃烧动力不足,热效率低,造成能源的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燃烧器,包括外壳、天井管、喷火盖和进气管,在设有封底的圆筒形的外壳的内部设有同轴的天井管,喷火盖设在外壳的上端,在外壳上设有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壳内周面与天井管的外周面的腰部之间设有环形的隔离板,将外壳内的空腔分隔为上下两层;在该隔离板设有一个径向开缝,在该开缝的一边设有一段向下倾斜的气体上升斜板;所述的进气管切向连接在外壳的下半部。
在所述的外壳与天井管之间设有同轴的隔离筒,将外壳内的空腔分隔为外环和内环,所述的隔离板设在该外环内;所述的进气管为两个并列设置,一个为外环进气管,与外环的下部切向连通;另一个进气管为内环进气管,穿过外环与内环切向连通。
所述的喷火盖为圆形板,外周面嵌入设在所述的外壳上端内侧的台阶内,在该喷火盖的中央设有与所述的天井管外径配合的中心孔;在该喷火盖上密布有上下贯通的气孔。
在所述的进气管的空气入口设有微型风机及其电源。
所述的电源包括稳压电源、蓄电池、定时开关和工作指示灯,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通过定时开关与所述的微型风机连接,在定时开关的输出端连接工作指示灯。
在所述的进气管的燃气入口连接有磁场活化器。
所述的磁场活化器包括永磁环、导磁环和强磁条,燃气管外周至少设置一对磁性相吸的强磁条,在该强磁条的两端交替设有多个永磁环和导磁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燃气气源作为牵引动力,切向进入燃烧器下层空腔内,在内部形成环形气流,该气流在隔离板的气体上升斜板处进入上层空腔,在整个空腔内形成螺旋气流,并在喷火盖喷出燃烧。由于隔离板的作用,大大延长了气流在燃烧器内的混合时间,空气与燃气得以充分混合,大大提高了燃气的热效率;螺旋气流的形成大大增强了混合气的喷射力和惯性力,使得火力更强,对提高热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也提高了燃烧器的使用效率,具有节能环保的优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环流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不含喷火盖,用于说明工作原理);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环流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配置有风机和磁场活化器的构成框图;
图8是图7中电源的实施例构成图;
图9是图7中磁场活化器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烧器的具有单环流的实施例,包括外壳2、天井管3、喷火盖5和进气管,在设有封底的圆筒形的外壳2的内部设有同轴的天井管3,喷火盖5设在外壳2的上端,在外壳上设有进气管1,在所述的外壳2内周面与天井管3的外周面的腰部之间设有环形的隔离板4,其中心孔42配合地套在天井管3外,将外壳2内的空腔分隔为上下两层。在该隔离板4设有一个径向开缝,在该开缝的一边设有一段向下倾斜的气体上升斜板41,气体上升斜板41的倾斜角度一般为35度左右,长度为30多毫米。所述的进气管1切向连接在外壳2的下半部。隔离板4可采用不锈钢板制成,在其周边均布几个固定耳43,用螺钉固定在外壳2的内侧。
参见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具有双环流的实施例,在所述的外壳2与天井管3之间设有同轴的隔离筒7,将外壳2内的空腔分隔为外环和内环,所述的隔离板4设在该外环内,将外环分隔为上下两层。所述的进气管为两个并列设置,一个为外环进气管1,与外环的下部切向连通;另一个进气管为内环进气管6,穿过外环与内环切向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宝义,未经夏宝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46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垃圾焚烧电厂检修工况余热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立式电蒸汽锅炉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