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微创断钉取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4490.5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5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赵雄;李军;雷伟;吴子祥;严亚波;张扬;张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92 | 分类号: | A61B17/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微创断钉 取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医用微创断钉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四肢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由于钢板与螺钉之间应力较大,长期在体内存留常常导致螺钉尾部与钢板接触处断裂。断裂螺钉取出比较困难,目前临床通常需要去除断裂螺钉周围大量骨质,用咬骨钳等工具将螺钉取出。该方法对骨质破坏较为严重,术后可能出现局部再次骨折。目前临床尚无一种既可以方便取出断钉,又能最少破坏骨质的医用微创断钉取出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微创断钉取出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断钉取出困难的问题,同时解决在断钉取出的过程中骨质破坏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医用微创断钉取出装置,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中部和所述第二手柄中部通过一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同一端之间活动设置有锁紧装置,另一端端部内侧均设置有若干防滑齿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同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锁紧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螺杆、螺母、垫圈和蝶形螺母;所述 锁紧螺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螺母穿过所述锁紧螺杆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的内侧端面;所述垫圈套设在所述锁紧螺杆上且设置在第二手柄外端面;所述蝶形螺母紧压在所述垫圈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设置有若干防滑齿槽的端部的断面分别为两个同规格的半圆形;所述若干防滑齿槽设置在所述半圆形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个半圆形断面的若干防滑齿槽呈拱形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齿槽的端面呈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杆的断面呈扁圆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锁紧螺杆的外直径。
本实用新型能方便拧出骨中断钉,能断钉周围的骨质损伤减到最低程度。同时,该医用微创断钉取出装置具有锁紧功能,锁紧装置可以拆卸,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1的A向视图;
图4为图1中的B-B向断面图。
图中各序号与其对应的名称分别为:
1、第一手柄;11、第一通孔;2、第二手柄;21、第二通孔;3、锁紧装置;31、锁紧螺杆;32、螺母;33、垫圈;34、蝶形螺母;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医用微创断钉取出装置,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中部和所述第二手柄中部通过一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同一端之间活动设置有锁紧装置,另一端端部内侧均设置有若干防滑齿槽。
具体地,参考图1,转轴4设置在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的中部,并将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连接起来。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以转轴4为转动中心,可以在平面内张开和闭和,实现取出装置夹住断钉的目的。具体的,转轴4可以销钉,也可以是其他杆件。锁紧装置3设置在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的同侧之间。第一手柄1设置有第一通孔11,第二手柄2设置有第二通孔21,锁紧装置3穿设在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之间。
具体地,锁紧装置3包括锁紧螺杆31、螺母32、垫圈33和蝶形螺母34。锁紧螺杆31穿过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螺母32套在锁紧螺杆31上,同时位于第一手柄1内侧端面;垫圈33也套在锁紧螺杆31上,位于第二手柄2的外端面。蝶形螺母34套在锁紧螺杆31端头上,同时,它紧压在垫圈33上。垫圈33的作用在于防止医用微创断钉取出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蝶形螺母34对第二手柄2的损害。
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锁紧螺杆31的断面为扁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44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