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液体变色自动升降遮光帘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3468.9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文;邱丽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志文 |
主分类号: | B60J1/02 | 分类号: | B60J1/02;B60J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液体 变色 自动 升降 遮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遮阳帘,具体地说是汽车用液体变色自动升降遮光帘。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车用遮阳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汽车挡风玻璃上贴上车膜,但车膜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且性能指标严格,使用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褪色的现象,不能达到车厢内要求的暗色效果;另一种是车用遮阳帘布,使用车用遮阳帘布时车窗上必须安装附属的配套设施,比如固定机构、伸缩机构等,且车用遮阳帘布只适用于车厢的侧挡风玻璃,无法解决车厢前后挡风玻璃的遮阳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一种新型遮光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汽车用液体变色自动升降遮光帘,从而实现汽车遮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了汽车用液体自动升降遮光帘,蓄水槽顶部设有气阀,蓄水槽底部经由导管与玻璃片相连通;玻璃片由内侧玻璃片和外侧玻璃片组成,内侧玻璃片和外侧玻璃片中间设有中空蓄水区,中空蓄水区装有有色液体,玻璃片底部经由给水管与蓄液缸相连通;蓄液缸内设有活塞,活塞与丝杆一端相连接,蓄液缸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板中间设有丝杆螺母,丝杆与丝杆螺母螺纹连接;丝杆另一端与减速电机连接,所述的减速电机带动丝杆转动;支撑板两端分别设有导柱,减速电机安装在电机滑块上,所述的导柱上设有滑槽,电机滑块两端安装在导柱的滑槽内,所述的电机滑块在滑槽内往复滑动;所述的减速电机通过电线与开关相连接。
其中,所述的内侧玻璃片和外侧玻璃面内表面涂有纳米隔水涂层。
其中,所述的中空蓄水区厚度应为0.5-2MM。
其中,所述的开关为车载式按键。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液体自动升降遮光帘适用于所有玻璃变色遮阳挡光使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能够实现车内一键式操控,通过向中空玻璃内注入或排出有色液体的方法,改变玻璃的颜色,能够实现挡光、防晒、隔音、防紫外线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汽车的前后挡风玻璃上,具有使用寿命较长、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玻璃片结构示意图;
其中,1.蓄水槽,1.1.气阀,2.玻璃片,2.1.外侧玻璃片,2.2.中空蓄水区,2.3.内侧玻璃片,3.有色液体,4.给水管,5.蓄液缸,6.活塞,7.支撑板,8.减速电机,9.导柱,10.丝杆螺母,11.丝杆,12.电机滑块,13.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请参照图1至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玻璃片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汽车用液体变色自动升降遮光帘,蓄水槽1顶部设有气阀1.1,蓄水槽1底部经由导管与玻璃片2相连通;玻璃片2由内侧玻璃片2.3和外侧玻璃片2.1组成,内侧玻璃片2.3和外侧玻璃片2.1中间设有中空蓄水区2.2,中空蓄水区2.2装有有色液体3,玻璃片2底部经由给水管4与蓄液缸5相连通;蓄液缸5内设有活塞6,活塞6与丝杆11一端相连接,蓄液缸5与支撑板7连接,支撑板7中间设有丝杆螺母10,丝杆11与丝杆螺母10螺纹连接;丝杆11另一端与减速电机8连接,所述的减速电机8带动丝杆11转动;支撑板7两端分别设有导柱9,减速电机8安装在电机滑块12上,所述的导柱9上设有滑槽,电机滑块12两端安装在导柱9的滑槽内,所述的电机滑块12在滑槽内往复滑动;所述的减速电机8通过电线与开关13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志文,未经曾志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34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神健脾花香黄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板栗健脾胃生姜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