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伺服电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03387.9 | 申请日: | 2014-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7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蔡桓;梅更德;邓隐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力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5828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伺服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伺服电动机。
背景技术:
215系列伺服电动机应用范围较广,一般多用于塑料件成型的注塑机和铝合金压铸成型的压铸机上。但目前该系列伺服电机存在的问题是: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偏大(定子的内径φ=103.80mm,转子直径为φ100.20mm,定子、转子之间的气隙δ值为1.8mm),导致气隙磁密和输出转矩等主要性能指标偏低。此外,原来转子上设置的磁极宽度不同,有宽磁极和窄磁极两种(原215系列的转子磁极排列及其极性,如图1所示,8块磁极设置在转子的外周,宽磁极(1)首先定位,其余7块窄磁极沿圆周按磁极极性相间的原则排列,具体位置见图1),这样,相间排列的结果会导致磁路中的部分磁通相互抵消。
现有215系列伺服电动机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因齿槽效应产生的转矩脉动较大,相应的噪音也较大。
由于以上原因,影响了该系列伺服电机性能的正常发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转平稳、反电势和转矩较高的伺服电动机。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伺服电动机,包括定子和设于定子中的转子,定子的内径为103.80mm,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直径为101.00mm,定子、转子之间的气隙为1.4mm。
对于215系列的伺服电动机,定子尺寸不变(内径φ=103.80mm),将转子直径从原来的φ100.20增加到φ101.00mm,也即定子、转子之间的气隙δ值由原来的1.8mm缩减到现在的1.4mm。改进以后,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运转平稳,未出现任何偏振,甚至相擦,扫膛现象。通过相关仪器检测,反电势提升约4%,转矩提升为4%。
优选上述转子铁芯外周均布8块等宽磁极,磁极的N、S极性相间排列。改进以后我们采用等宽磁极排列,经实测结果为:反电势提升约3%,最大转矩增加3%。
为解决齿槽力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将磁极进行削角处理,削角的磁极形状如图2所示。一是采用斜极方式,也即,将每段转子按照错位角1.65°进行换位,通过专门设计的工装,达到将转子磁极扭斜的目的。运转实践证明,电机处理后的脉动转矩很小,几乎无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改进前伺服电机转子磁极的配置图;
图1中01-宽磁极;02-极性为S的窄磁极;03-极性为N的窄磁极;04-转子铁芯。
图2为改进后的伺服电机转子磁极的配置图;
图2中1-磁极的削角;2-等宽磁极;3-换位工装孔;4-转子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这种伺服电动机包括定子和设于定子中的转子,定子的内径为103.80mm,转子的直径为101.00mm,定子、转子之间的气隙为1.4mm。
如图2所示,转子铁芯4外周均布8块等宽磁极2,磁极2的N、S极性相 间排列。可将钕铁硼磁钢切割成8块等宽磁极2,均布于转子铁芯4的外周,极性相间排列。
为减小因齿槽效应导致的转矩脉动,对每块磁极2的两个端角加工成磁极2的削角1,按图2标示的极性在充磁机上进行充磁,然后逐块设置在转子铁芯4的外圆周,与原来铁芯结构不同的是,8个圆孔中有两个圆孔3加工的形状应与换位工装的铁柱形状一致,以便组装后扭斜磁极,达到减小脉动转矩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力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力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33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子冲片及电机
- 下一篇:电机定子及具有该电机定子的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