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上控制臂连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3328.1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7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周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连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系统中的连杆。
背景技术
后上控制臂连杆安装在底盘后悬位置,一端与底盘后副车架连接,一端与后车轮支架连接,是底盘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的后上控制臂连杆总成如图1所示,由前主平面板1、侧板2及两端套筒3、4各自焊接而成,主要承载后车轮支架的载荷。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对此连杆的分析是,后上控制臂连杆在汽车运行时受到的力是沿着两安装硬点连线方向,连杆中间区域的两侧也是最后零件失效主要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上控制臂连杆,其重量可以减轻、分布更为合理,降低连杆失效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上控制臂连杆,包括主平面板、与主平面板沿整个长度方向垂直相交并焊接的侧板以及焊接在连杆两端的套筒,其特点是,该连杆还包括侧加强板,该侧加强板焊接在主平面板与侧板相对的外凸侧,该侧加强板与主平面板垂直相交。
所述的后上控制臂连杆,其进一步的特点是,主平面板的侧加强板的一端和侧板之间的中部具有减重孔。
发明人通过实践表明,前述技术方案可以使连杆的重量分布更为合理,零件失效的风险也明显降低。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已有的后上控制臂连杆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上控制臂连杆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加强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后上控制臂连杆,包括主平面板11、与主平面板11沿整个长度方向垂直相交并焊接的侧板12以及焊接在连杆两端的套筒13、14,套筒13与后副车架连接,套筒14与后车轮支架连接,由主平面板11和侧板12构成的本体整体成弯曲的形状。与侧板12相对的主平面板11的侧边具有内凹的内凹侧以及外凸的外凸侧,侧加强板15焊接在外凸侧,并与主平面板11垂直相交。
主平面板11的侧加强板15一端和侧板12之间的中部具有减重孔16。
通过增加侧加强板15,增加了连杆的强度,在发明人的实践中,与传统的连杆相比,增加的强度在将主平面板宽度增加10%的基础上足以能够将连杆整体板厚减薄40%,并且通过增加减重孔16,减重孔16设置在低应力部位,连杆的材料的重量分布更为合理,并且重量得到减重,在明显降低零件失效风险的前提下,连杆可以减重30%。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33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横向稳定杆、衬套及车辆
- 下一篇: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