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脱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2279.X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4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从花;吴丛辉;王秀珍;张俊杰;刘万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科创节能技术研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83;B01D53/6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硫氧化物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约占64%,燃煤过程中会产生众多污染物,其中主要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燃煤烟气的排放量大大增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越来越严重,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产生的酸雨、硫酸盐气溶胶、光化学烟雾等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危害植物生长、腐蚀金属、破坏生态环境等,这些污染物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传统脱硫脱硝装置占地面积大、设备复杂投资较大;脱硫脱硝过程会产生废液,造成二次污染;并且脱硫脱硝效率较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较大,因此急需一种脱硫脱硝效果好,并且设备投入较小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硫脱硝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易于制造;方便维护管理运行,可实现自动化及智能化,系统阻力小;本装置脱硫脱硝效率高,氮氧化物和SO2排放浓度小;利用本装置进行脱硫脱硝,过程中无废液产生,无二次污染;装置利用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硫脱硝装置,包括烟气进气管道、吸收塔、氧活化器、分子筛制氧机、给料机、除尘器和流化风机;
吸收塔包括文氏管、进口管和塔体,塔体内还设有直角型导流板、石灰粉分布板和折流板;
文氏管的喉口收缩区至少设有一个喷嘴;
折流板一端固定于进口管一侧的塔体壁上并位于进口管的下方,折流板斜向上设置;
直角型导流板一端固定于进口管一侧的塔体壁上,另一端斜向下固定于另一侧塔体壁上;
石灰粉分布板一端固定于进口管对侧的塔体壁上并斜向下设置,石灰粉分布板位于直角型导流板与折流板之间;
吸收塔上端与除尘器相连,吸收塔上安装石灰粉分布板处与给料机相连,给料机与流化风机相连;
氧活化器一端与分子筛制氧机相连,另一端与文氏管相连接。
除尘器为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或电袋复合除尘器。
氧活化器包括活化器壳体、螺旋体叶轮和活化器电机,壳体上设有氧气进口、氧气出口和水进口。
给料机包括给料机壳体、给料机电机、传动带、刀铲叶轮、连续式旋带叶轮和透气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易于制造;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维护管理运行,可实现自动化及智能化,系统阻力小,系统阻力小于800~Pa;本装置脱硫脱硝效率高,可达95%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于100mg/m3,SO2排放浓度≤150mg/m3;利用本装置进行脱硫脱硝,过程中无废液产生,副产品主要为硝酸钙、硫酸钙,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无二次污染;吸收塔出口温度大于露点温度15℃以上,可直接排放,无须增加换热器;装置利用率高、系统可用率≥98%。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氧活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给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1为文氏管,2为进口管,3为塔体,4为直角型导流板,5为石灰粉分布板,6为折流板,7为喷嘴,8为烟气进气管道,9为氧活化器,10为分子筛制氧机,11为给料机,12为除尘器,13为流化风机,14为活化器壳体,15为螺旋体叶轮,16为活化器电机,17为氧气进口,18为氧气出口,19为水进口,20为给料机壳体,21为给料机电机,22为传动带,23为刀铲叶轮,24为连续式旋带叶轮,25为透气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脱硫脱硝装置,包括烟气进气管道8、吸收塔、氧活化器9、分子筛制氧机10、给料机11、除尘器12和流化风机13;
吸收塔包括文氏管1、进口管2和塔体3,塔体3内还设有直角型导流板4、石灰粉分布板5和折流板6;
文氏管1的喉口收缩区至少设有一个喷嘴7;
折流板6一端固定于进口管一侧的塔体3壁上并位于进口管的下方,折流板6斜向上设置;
直角型导流板4一端固定于进口管一侧的塔体3壁上,另一端斜向下固定于另一侧塔体3壁上;
石灰粉分布板5一端固定于进口管对侧的塔体3壁上并斜向下设置,石灰粉分布板5位于直角型导流板4与折流板6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科创节能技术研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沧州科创节能技术研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22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裂隙灯专用组合台
- 下一篇:基于综合验光仪的远程验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