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装配式围墙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01737.8 | 申请日: | 2014-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9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功;李峰;郑振鹏;顾建安;卢家森;胡伟;陈水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E04H17/16 | 分类号: | E04H17/16;E04H17/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装配式 围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的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围墙。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混凝土围墙需要在现场进行绑扎钢筋、支模板、混凝土养护、拆模等,现场用工多,施工工期长,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传统的砖砌围墙的施工需要备料、砌筑、抹灰等环节,用工多、用时长、施工管理困难、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为了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节省现场施工的工作量、缩短工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及便于质量控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开发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围墙。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现场施工量少、施工工期短、环境影响小、可操作性强的预制装配式围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围墙,包括预制杯形基础、预制立柱及预制墙板,所述预制杯形基础上部预留有用于插设所述预制立柱的杯口。
所述预制立柱插设在所述杯口上,并在杯口内底部和所述预制立柱与所述杯口侧壁之间的空隙内填筑细石混凝土,将所述预制杯形基础和所述预制立柱在施工现场拼接为整体支撑,所述整体支撑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所述预制立柱上沿轴向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预制墙板侧边连接的条形槽,相邻所述整体支撑的预制立柱的条形槽相向设置,所述预制墙板嵌设在相邻所述整体支撑的预制立柱相向设置的条形槽上。
所述条形槽的下槽底预埋有第一铁件,所述预制墙板面向所述条形槽的下槽底的底面上预埋有第二铁件,所述第一铁件和所述第二铁件固定连接。
较佳的,在所述预制墙板和所述预制立柱上还设置有用于对预制墙板进行平面外限位的槽钢,所述槽钢一端部设置在所述预制墙板上,所述槽钢的另一端部设置在所述预制立柱上。
较佳的,所述槽钢的两端部各开设有一连接孔,分别通过一螺栓与所述预制墙板和所述预制立柱连接固定,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螺栓的孔径。
较佳的,所述槽钢的两端及中间部位各焊接一道加劲肋。
较佳的,所述第二铁件为角铁,所述角铁扣合在所述预制墙板面向所述条形槽的下槽底的底面角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装配式围墙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装配式围墙,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将大量的工作放在工厂里完成,从而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施工工期短,环境影响小,可操作性强,便于施工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十分适合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装配式围墙,拆除费用低,且部分围墙墙板可以重复利用。如果本实用新型大量推广后,可以降低模板摊销费用,从而降低构件成本。可见,本实用新型预制装配式围墙的推广,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工业化生产的理念。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装配式围墙的平面示意图(预制杯形基座未示出)。
图2为图1的A-A截面剖视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截面剖视图。
图5为图3的C-C截面剖视图。
图6为图3的D-D截面剖视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的槽钢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例的槽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墙板的主视图。
图10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墙板的左视图。
图11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墙板的仰视图。
图12为图9的E-E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预制装配式围墙,包括预制杯形基础100、预制立柱200及预制墙板300,预制杯形基础100上部预留有用于插设预制立柱200的杯口(图中未标出)。
如图1所示,预制立柱200插设在所述杯口上,并在所述杯口内底部和预制立柱200与所述杯口侧壁之间的空隙内填筑细石混凝土400,将预制杯形基础100和预制立柱200在施工现场拼接为整体支撑,所述整体支撑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如图3至图6所示,预制立柱200上沿轴向开设有用于与预制墙板300侧边连接的条形槽210,相邻所述整体支撑的预制立柱的条形槽相向设置,如图1所示,预制墙板300嵌设在相邻所述整体支撑的预制立柱相向设置的条形槽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1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