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氧机的排气消音器及制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1679.9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方;王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亚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C01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张焕亮 |
地址: | 102204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氧机 排气 消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氧机的排气消音器及制氧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对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强,吸氧将逐步成为家庭和社区康复中一种重要手段。通常,人们把制好的氧气低温加压存储在钢瓶之中,但使用起来极不方便。因此,制氧机便应运而生。其中,小型制氧机因其搬运和携带方便从而成为家庭的首选,然而,市场上现有的小型制氧机噪声通常在50dB左右,夜晚置于室内时,其噪声会使人烦躁,影响睡眠,严重影响氧疗效果。因此,提供一种适用于制氧机的排气消音装置以减少排气时所产生的噪音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消音效果的用于制氧机的排气消音器及制氧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制氧机的排气消音器,所述排气消音器包括串接设置并通过消音管连通的第一消音筒和第二消音筒,至少在所述第二消音筒内设有吸声件。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第一消音筒和第二消音筒串接设置并通过消音管连通,使排出的氮气依次流经第一消音筒、消音管和第二消音筒,这样,有利于延长消音路径,能更好地对排出的气体进行缓冲和减小其排气压力,从而减少噪音。同时,由于至少在所述第二消音筒内设有吸声件,通过该吸声件能够吸收一部分噪音,从而有利于提高消声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消音筒为一端封闭的筒状部件,在该第一消音筒的侧表面上靠近其两端部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一消音筒的两端部,使排出的氮气由第一消音筒的一端进入然后由另一端排出,如此,能够保证消音路径的长度,从而有利于保证消音效果。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消音筒的远离所述第二消音筒的外端面上形成安装用的第一安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消音筒为一端封闭的筒状部件,在该第二消音筒的侧表面上于靠近所述第一消音筒的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口。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第二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消音筒的靠近所述第一消音筒的一侧,这样,能够保证使排出的氮气由第二消音筒的一端进入然后由另一端排出,如此,能够保证消音路径的长度,从而有利于保证消音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消音筒与所述第二消音筒相衔接处插接在一起,由所述第二消音筒的端面封闭所述第一消音筒的端部开口。
采用上述结构,由所述第二消音筒的端面封闭所述第一消音筒的端部开口,如此,能够简化第一消音筒的结构。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消音筒的靠近所述第一消音筒的端部沿其周向形成扩口部,在该扩口部的内侧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消音筒所在一侧的凹槽,在所述第一消音筒的靠近所述第二消音筒的端部沿其周向形成能嵌入所述凹槽内的凸起。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设有所述扩口部,通过该扩口部有利于提高第一消音筒和第二消音筒这两者相插接处的密封效果。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消音筒的远离所述第一消音筒的端部配置有消音盖,在该消音盖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消音孔。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所述消音盖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消音孔,通过这多个消音孔能够对排出时的氮气进行分解,使氮气分散排出,这样有利于提高消声效果。
优选的,在所述消音盖的外表面上形成安装用的第二安装部。
优选的,所述吸声件为玻璃纤维或消音棉。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吸声件为玻璃纤维或消音棉,通过该玻璃纤维或消音棉能够吸收一部分噪音,从而有利于提高消声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制氧机,在其壳体内收装有具有分子筛的吸附塔,在该吸附塔上设有一排氮口,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消音器,并该排气消音器与所述排氮口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排气消音器在制氧机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排气消音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排气消音器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排气消音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分子筛式制氧机为例并参照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制氧机的排气消音器及制氧机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下述描述中,所述左(右)端对应于图2~图4中的左(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亚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亚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16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