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起动电机的电磁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1382.2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7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袁刚强;曹登棣;唐兴伟;易礼杰;刘慧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4 | 分类号: | H01H50/04;H01H50/4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起动 电机 电磁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开关,具体是指一种用于起动电机的电磁开关。
背景技术
电磁开关,顾名思义就是用电磁力控制的开关,也就是电磁力与开关的结合体。当电磁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吸力,活动铁芯推或拉动开关触点闭合,从而接通所控制电路。电磁开关是指汽车起动机上的控制开关,是汽车起动机(直流电动机、传动啮合机构、电磁开关)三大部件之一,其工作原理是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吸力,使活动铁芯移动,从而一方面拉动传动啮合机构使起动机小齿轮前移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另一方面推动开关触点接通,使直流电动机通电运转,从而带动发动机起动。任何电磁开关都是本身产生力,又利用弹簧使得各零件回到原始状态,从而满足起动机的工作状态。
目前的电磁开关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发动机起动时,将点火开关转至起动档时,起动继电器触点闭合,电磁开关的两线圈通电,产生同向磁场,活动铁芯被吸入,在活动铁芯吸入的同时,拉动拨叉使齿轮啮合,活动铁芯顶动推杆使接触盘与B、M接线柱触点接触,接通起动机主电路,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发动机起动后,放松点火开关钥匙,起动继电器触点打开,使电磁开关线圈断电,电磁力消失,活动铁芯和接触盘在各自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退回原位,接触盘与B、M接线柱断开,切断了起动机电源,同时拨叉也将传动机构拨回原位,齿轮脱离啮合,起动机停止工作。但是由于起动电机特殊的工作环境,振动比较大,容易造成电磁开关故障或者缩短起动电机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起动电机的电磁开关,解决电磁开关寿命短的问题,提高其使用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起动电机的电磁开关,包括开关盖,在开关盖上安装有静触点、以及固定端板,还包括穿过固定端板的活动铁芯、以及固定在活动铁芯上的铁芯组件,在活动铁芯外套装有固定在固定端板上的静铁芯,在静铁芯和铁芯组件外侧套装有线圈、以及外壳,在所述外壳内套装有一个位于线圈与外壳之间的波形弹垫。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的电磁开关做出的改进,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电磁开关的损坏大多数是由于线圈损坏引起的整体损坏,而在正常的电压下线圈是可以正常工作的,线圈的损坏主要是由于发动机本身在工作状态时处于高速抖动状态,而安装在外壳内的线圈与外壳之间存在一定的装配间隙,正是这样的装配间隙使得线圈与外壳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反复的抖动,很容易损坏线圈,从而导致整体的损坏,基于这样的研究发现,发明人对现有的电磁开关进行了改进,采用将外壳内用于安装线圈的空腔加大,使得线圈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大于正常的装配间隙,采用在这个间隙内安装一个波形弹垫,波形弹垫位于线圈与外壳之间,起到支撑的作用,当使用过程中线圈向外壳移动时,波形弹垫起到缓冲的作用,将撞击时的冲击力缓缓卸掉,然后防止线圈撞击外壳,从而形成对外壳镀层的保护,同时也保护了线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线圈抖动而导致的线圈损坏的问题,可以避开电机的共振频率,延长了电磁开关和起动电机的寿命,大大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延长了电磁开关的寿命,使得同型号电磁开关的寿命为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开关寿命的1.8-2.5倍,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所述的活动铁芯穿过固定端板,其末端套装有绝缘环,在绝缘环上安装有动触点。通过设置动触点,增大了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开关的稳定性。
在所述活动铁芯上还套装有位于铁芯组件与静铁芯之间的回位弹簧。回位弹簧使动铁芯保持在不工作的初始位置。
在所述活动铁芯上还套装有位于铁芯组件与绝缘环之间的缓冲弹簧。保证动触点能可靠地接触静触点。
所述线圈缠绕在绕组骨架上,波形弹垫位于绕组骨架与外壳之间。
在所述开关盖与固定端板之间还安装有橡胶缓冲垫。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盖与固定端板之间通常采用螺纹连接的形式,存在间隙容易放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改进,采用橡胶缓冲垫作为开关盖与固定端板之间的阻隔层,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同时又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振动造成的间隙加大、松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1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